当前位置 > 首页> 分享园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当爱成为羁绊》

教师介绍

1

2

杨瑾,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汉中市幼儿园骨干教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曾先后荣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汉中市幼儿园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用心呵护每一颗幼苗,静待鲜花绽放。

当爱成为羁绊

有一部名为《脐带》的动画片,孩子出生后,医生正打算剪掉脐带,却被妈妈阻止了。后来,孩子一直被妈妈用脐带与自己连接在一起。孩子在乱涂乱画,用脐带拉回来。孩子在踩脏水,拉回来。和小狗玩,拉回来。但凡不在母亲的视线之中,孩子便会被脐带拉回母亲身边。孩子渐渐长大,仍被脐带束缚着,虽曾试图切断,但最终还是妥协于母亲。故事的最后更具讽刺意味,来自另一世界的使者带走了他的母亲,剪断了母子间的脐带。儿子从睡梦中惊醒,情绪崩溃,茫然无措。

父母的高控欲,是孩子生活的羁绊。短片中的母亲因担心孩子会受到各种可能的伤害,所以从孩子出生后,她就为其架构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安全墙。可见,这位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她爱的行为显然不当,而且还掺杂了很多自私的成分。这种毫无间隙的母爱,最初让年幼的孩子感到莫名的被保护感和安全感;慢慢地,当孩子试图寻找另外一种情感而被母亲强力阻断后,他便重新卷入令人无限窒息的母爱中;再后来,孩子逐渐适应了这种被母爱包围的获得感,演变成为一种惰性习惯,并麻木地把这种被卷入的母爱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直到有一天,脐带断离,母爱消失,孩子才终于发现,他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的力量。

脐带,比喻母亲对孩子的隐性控制。当孩子长期处于习以为常的控制中,便会逐渐丧失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一步步走向虚弱无力的境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以爱为名,试图控制孩子的案例无处不在:有的要求孩子必须言听计从,经常对孩子说“你应该……你不能……”,有的则要求孩子每天做什么事情必须向自己汇报,事无巨细,无一不插手干预。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永远牵着一条长长的、肉眼看不到却真实存在的“脐带”,让孩子无法走远,更无法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高控制欲的原因

有的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生养的,理应受到自己的控制。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去打造孩子,觉得孩子就应该按照给他铺的路走下去,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这就是最正确的道路。但凡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指令行事,就被他们安上“叛逆”、“忤逆家长”的罪名,这种教育理念是有很大问题的。

上面这种家长的思想无疑是可怕的,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家长,他们的思想其实更为可怕,他们打着“为给孩子好”的旗号,包办孩子的左右生活,以爱之名行不爱之事,他们口中的爱其实只是自己想象的,或者说是不健康,不道德的爱。这种父母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旦孩子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道德绑架孩子,口口声声说“我为你付出了多少多少,你却被我着想”这类话语,这种话语其实是一种道德绑架,是对孩子变相的控制,或多或少地带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其放养式的养育很失败,而某些圈养式教育却很成功。因此,他们怨恨自己的父母当年为何不对自己狠一点。于是,当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实施高控,主要是为了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高控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1.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太强的控制欲,那么孩子在对待某些事情的时候,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为父母对于孩子有太强的控制欲,所以孩子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听父母的意见,时间长了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特别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2.不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太强的控制欲,那么孩子渐渐变得不能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所以孩子对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能就会特别的胆怯。慢慢的就不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一旦自己的情绪没有合理的方式表达,有些极端情况下孩子可能就用暴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性格上比较懦弱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太强的控制欲,那么孩子在性格上就会变得比较懦弱,因为父母对于孩子控制得太厉害,所以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后面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懦弱的性格。

4.孩子从一开始就会落后于其他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有太强的控制欲,那么孩子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因为其他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会有太强的控制欲,控制欲不太强的话,孩子就会自由快乐的成长。如果父母的控制欲过于强的话,孩子就会不间断消耗自己额外的精力来争取别人轻松就能得到的自由。

适度的控制有利于孩子成长

在养育孩子方面,应把握适度控制的原则。比如,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需要开展适度的、有原则的管束,需要温柔而坚定的坚持;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友习惯,父母可适度地对孩子的交友范围进行把关,适当地限制孩子不要与不良伙伴交往;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除了必要的陪伴外,还要坚持帮助孩子改正拖沓、不认真的习惯;为了克服孩子不礼貌、说谎话等不良行为,父母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予以控制和矫正等。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避免没有节制、放羊式的零控或低控,又要防止圈养式或脐带式的高控。本着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事而宜和实事求是等原则,开展适度控制,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而言,家庭教育首先是保持自我教育。”改善和战胜控制欲,说来简单,但不再把不合理期望强加给孩子,并学着克服想象带来的焦虑与失控,都是艰难的过程,需要家长的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沉得下的心,不断修行,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