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自我接纳,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日期:2023-05-14 16:35:57 来源: 点击次数:0
家教基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
教师介绍
龚巧,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汉中市教学能手”“园级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书香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期刊上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自我接纳,
遇见更好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地理解与接纳”。作为父母,我们都想有个优秀的几乎完美的孩子,但现实中父母却总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很多缺点,开始不由自主的想起孩子成绩没有别人好?身材长相?嫌弃孩子做事磨蹭?于是想方设法改造孩子,其实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孩子。接纳孩子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因为只有先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更好的接纳自己,在接纳的同时走向未来,走向未来的路上走出更好的自己。
一、什么是“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真实性格,不管正面还是负面、积极还是消极,接纳真实的自我,和自己和平相处。
自我接纳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比如:挫败感太强、无法解决问题的自我怀疑、总是跟别人对比、总是在抱怨,但是不去修正等。
小实验:
请准备三张纸,一支笔。
第一步:给孩子一张白纸,让他画出自己。然后指着画问他:“画中的孩子在做什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如果他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让他自己对自己说出来。
第二步,让他画出爸爸妈妈眼中的他。同样问这几个问题。
第三步,让他画出朋友眼中的他。也问这几个问题。
然后家长们再来思考一下这些画的差别。
实验结果:
如果孩子的三张画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可以很正确的自我评价,并展现自己的尊严。
如果出现,他朋友眼中的他和自己眼中的他,都是开心的微笑着,但是妈妈眼中的他是一个任性的小孩。那么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二、为什么孩子做不到“自我接纳”?
不懂得自我接纳的人在身边其实并不算少见,我们身边屡屡皆是。归根到底,他们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或许是以下几点原因。
1.从父母那里就没有被接纳
我们说过,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可以说是家长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家长通过言语攻击孩子,不管家长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父母没有接纳自己的证明。连父母对自己都是这样,孩子自然也更加怀疑自身的能力了。
2.孩子自身发展缓慢
有些时候,现实远远比想象残酷,在面对困难之前充满信心,在出现问题之后瞬间陷入谷底,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很可能就是没有走出自身能力不足的这个泥沼,在看不清自身能力的情况下,信心遭受了猛烈的打击,导致失去迈开脚步的勇气。
3.不懂的多维度欣赏孩子
人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就好像我们制定目标都是以他人为对象,就像总在别人的剧本里找自己,却从来不想着做自己。有些时候,我们只是在一个点上去比较孩子,过分的严苛,拿着孩子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比较,没有用多维度的眼光欣赏孩子。更多的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甚至贪婪的把目标制定得太过遥远,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等等,或许都会适得其反,甚至走向歧路。
三、我们该如何促进孩子“自我接纳”?
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不懂得自我接纳究竟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孩子,才会让孩子更好的接纳自己。
1.父母首先要接纳自己和孩子
正如人都有两面性,孩子自然也是一样,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更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孩子都是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
家长接纳孩子,才能让孩子获得自我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信任感。接纳,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2.表扬和批评一样都不能少。
一阴一阳即为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多需要的是陪伴和鼓励,在自信中自发茁壮成长。当然,在孩子傲骄时、犯错时,我们也要适可而止的敲打。
3.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
很多孩子对自己过于严格,以至于在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第一反应总是沉浸在对自己的怀疑当中。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打击,遭遇冰雹和风暴时,孩子都要正面积极应对,始终相信苦难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天更蓝,水更绿,人更好。
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曾感叹生命的奇迹,觉得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随着孩子长大,渐渐地会觉得孩子“泯然众人”,甚至和别人家孩子相比是那样的差劲,觉得孩子不争气、丢脸、甚至嫌弃自己的孩子,在追求孩子成长的路上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和使命,唯愿“健康平安”的基石,或许也忘却了我们是谁?
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片叶子都有自己闪光点,对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作用。孩子也一样,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天赋和闪光点,对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完美与否哪有什么绝对标准。不完美的背面一定有其完美的一面,倘若因为过于追求成绩和行为习惯,从而扼杀了孩子的童心和对世间万物的求知和探索,我们培养出来的就不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不会欣赏到属于年轻一代特有的风景。
推荐给大家观赏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相信会对大家有所感触,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接纳自己,接纳孩子,在未来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