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如何避免幼儿在运动中受伤》
发布日期:2023-07-28 16:30:52 来源: 点击次数:0
家教基地
教师介绍
崔鑫,男,汉中市幼儿园安保主任,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骨干成员。在学前教育体育与健康领域,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多次参加陕西省幼儿篮球和足球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先后荣获“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优秀教练”“幼儿园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的教育理念是“野蛮体魄,茁壮成长”。
如何避免幼儿在运动中受伤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爱跑、爱跳、爱钻、爱爬,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协调能力较弱,运动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一日生活中经常看见幼儿有时自己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跌倒了。而体育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让幼儿在玩中使身体各部分运动起来,在跑、跳、钻、爬中,让幼儿的运动器官得到锻炼,使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运动的个体是与其他因素相关联的,幼儿在"动"中,势必会出现因各种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使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解决这些不安全的因素让幼儿玩得开心,又能保证其不受到受伤的威胁,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幼儿园是孩子集体活动的场所,其中越是幼儿频繁使用的游戏设施或游戏场地,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尤其是大型体育玩具器械,也是事故多发地,常常发生一些摔伤、碰伤、撞伤等事故。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取消体育活动,因此,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活动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这样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如奔跑时不能低头向前猛冲,要观察周围的情况,避免和同伴相互碰撞;踩高跷时要注意把握平衡,适时移动重心;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以便安排休息或适当调整活动量;运动后需做些缓慢且放松的整理性活动。玩滑滑梯时,提醒幼儿双手应扶住边缘两侧从上往下滑,滑下后立即离去;玩攀登架时双手应抓紧架子,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以免相互碰撞。
二、增加幼儿运动经验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精心的照顾和保护,经常听到家长说不许跑、不许跳。久而久之,幼儿运动能力丧失。如中班幼儿有的不敢从小椅子上跳下来,有的幼儿被别人一碰就会摔倒。运动是潜伏着危险,但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强身健体,同时也让幼儿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孩子们活动得越多,就对自己的把握越大,也就越安全。也就是说,运动经验有助于减少危险。幼儿能从活动中获得处理危险的能力,反之,幼儿如果缺乏与年龄相应的运动经验,那么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幼儿的体能增强了,他自身本能的防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就增强了。
三、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工作牵涉到诸多方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既能组织好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又可以保证幼儿的身体不受伤害,是值得教师思考的。如有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为了注意幼儿安全,常常出于统一行动的状态,幼儿只要做了就行,有时没有让幼儿真正活动起来,活动量达不到要求。这样就造成活动的密度不够而导致没有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身体机能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安全干脆取消体育活动。
还有的教师能从思想上对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但在操作上,还是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着考虑不细致、指导不到位等现象。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活动时,对活动本身所蕴含的"危险性"可能并没有预料到,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指导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
四、家长要积极参到孩子运动中去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体力和耐力还不足,不能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因此,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规划科学的锻炼计划,并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兴趣增进了亲子感情,更容易让孩子坚持锻炼。
在孩子进行运动前,家长应注重带领孩子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早晨起床后,先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以慢跑或慢步行三至五分钟自然地升温。然后再进行慢跑、跳绳或简单的球类运动,这些活动有助于逐渐调动全身的各个部位,防止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在针对一些特别需要热身的运动,如跳绳等时,可以更全面地进行全身的运动,以激发出孩子的热情,让孩子在锻炼中能够更好的享受运动,从而也更容易产生锻炼的快乐感。
在每天的锻炼中,家长需要严格控制孩子的运动时间和强度,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以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果孩子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如胸闷、头晕等,要及时停止锻炼并给孩子休息,切勿勉强孩子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