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班STEM项目活动:留住植物的美——浮雕拓印
发布日期:2023-12-28 17:07:00 来源: 点击次数:0
缘起
幼儿喜欢在小花园玩耍,这些美丽的花草会触发大家的感官,时常听到他们感叹:“这朵花好香好美啊!”“树叶上又长出小苗苗了。”
在一次散步活动中,幼儿发现秋天,花草已经掉落枯萎了,大家提出了:“怎样才能让花草都保持不枯萎呢?”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把它用瓶子保存起来”“把它做成干花就好了”“把它印在陶土上变成作品”孩子们对于如何留住花草的美,成了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
基于幼儿的问题,我们开展了浮雕拓印活动,探索其中的秘密。
目标
(一)科学(S)
1.根据石膏液体的调制比例,调制石膏液体。
2.能细心观察和分析制作陶土模具时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不同叶子的形状,以及叶子的脉络。
(二)技术(T)
1.掌握制作陶土模具的方法,懂得使用滚压的方法进行制作。
2.会使用不同的测量的工具进行测量。
(三)工程(E)
收集不同的花草,运用不同的工具设计不同的花草浮雕模具的形状。
(四)艺术(A)
1.能选择纹路清晰,花瓣厚实、小果子立体的植物在陶土上进行滚压拓印。
2.喜欢创作,体验不同花草构图方式表现浮雕作品。
(五)数学(M)
了解不同的花草的构图方式,感知空间。
二、利用图书、互联网查询有关“浮雕拓印”的信息,并收集。
天天:我知道,可以把花和草印在陶土上,再倒入石膏,就会变得很硬。
果果:浮雕就是再石头上雕刻。
小伟:我看到浮雕上有很多花和草的造型就像画出来的一样。
教师小结: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能主动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对制作花草浮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去了解。当幼儿对提问的内容进行深入追问时,与幼儿自身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有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在与幼儿一起通过讨论时,会帮助幼儿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和需要的材料、工具。
环境支持
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秋天植物掉落,有许多用于探索的植物素材
教师准备了丰富的可供幼儿探索的材料:石膏、泡泡泥巴等。
网络图
教师在幼儿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梳理出主题脉络图,并根据幼儿的探索走向,不断丰富完善。
表1
阶段任务与STEM要素
实践过程
(一)收集不同形态的花草
琪琪:老师,我发现紫藤的叶子,颜色很绿,而且薄薄的。
笑笑:是啊,它身上的纹路也是细细的,不会凸出来。
文文:我发现了很多叶子纹路很深,很深。你看这是绣球花的叶子,它的叶脉非常的粗,而且还是凸出来的。
教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哦!还有没有收集了与他们不同形态的植物呢?
诺诺:我今天摘了一小枝还没有开放的菊花。
琪琪:我发现脐橙树枝上长了很多的小果子,我从地下找到了很多,你们看。
师:嗯,你们两个找到的就是比较立体的植物。 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花草一起看一看、摸一摸、再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对比等方式对花草进行讨论。幼儿对花草进行了分类,有立体的,有平面的,还有叶脉清晰的,最后还统计了收集的叶子数量。
教师评价:
在设计图的分享过程中,幼儿通过想象,自主探索引发出进一步探究的意义,但从设计图和幼儿的表述中可以发现,幼儿只是基于自己的喜好,注重呈现小车的外形,对于小车轮轴装置的结构特征并未体现。
(二)制作浮雕模具
第一次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笑笑发现了拓印纹路不清晰的问题,并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寻求同伴的帮助。
笑笑:老师,为什么我印在陶土上的叶子一点也不明显?
师:你有没有想一想是什么原因?
笑笑:有,我第一次用了蝴蝶叶子,发现不明显就又换了一片紫色叶片还是不行,最后又换了一片蕨类的叶子,我还是感觉不很明显。
师:我们应该为他的坚持点赞哦。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他想一想办法吧。
发现问题:在制作陶土底板过程中发现,发现陶土底板上的叶子纹路不清晰。于是先后更换了四种不同的叶子继续按压,均出现了纹路不清晰的情况。
解决问题:
1.学会使用工具-积木棍子进行均匀的碾压。
2.对植物进行分类:纹路清晰的,立体的。
第二次制作:
幼儿再次制作,幼儿在选择植物时,更有目的性。他们通过观察、对比、讨论等方式选择了纹路清晰,且立体的植物进行拓印。
(三)掌握数学测量知识,解决问题,优化方案
幼儿在制作时发现了新的问题。
其其:我制作的时候发现围栏做不好,总是凹凸不平。
李一诺:我制作的时候发现底板透底了。
解决问题:
1.围栏制作:增加测量围栏的工具,供幼儿测量使得制作更准确,并用记录表记录。
教师在班级的区角投放了各种测量的工具,以及记录表,帮助幼儿增加测量的知识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幼儿在制作陶土时,将测量的方法和经验迁移到了制作围栏的活动中。并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2.底板透底:
方法一:取适量的陶土,用修补的方式将漏洞填平。
方法二:选择叶子的时候可通过观察、对比,记录等方式试着解决问题。
(四)我的花草设计图
1.集中欣赏不同花草浮雕拓印的作品,并分析其构图方式。
2.幼儿设计浮雕设计图,并尝试用简易的图示表示。
教师小结: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幼儿画的设计图上无法画出建议的构图图案。
解决问题:将具体的作品图片与简易构图图片进行并列排列,帮助幼儿感知花草不同形态与构图线条的关系。
(五)浮雕制成记
1.调制石膏液体
幼儿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调配比例,进行调配。在活动前幼儿已经有使用电子称的经验,并学会了去皮操作流程,保证自己称的石膏粉与水的比例刚好。
发现问题:石膏倒入后,孩子们一直追问着老师:“老师,这个什么时候干呢?”“我好想现在就知道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师回答到:“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石膏凝固的时间呢?”
乐妍:我知道是钟啊。我们的班级就有大钟表,而且还有时间小沙漏都可以帮助我们一起算时间啊。说完孩子们就从班级拿了沙漏到后走廊处,开始计时。
教师小结:
在本次活动中,我本着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对制作花草浮雕地好奇心,以建构科学和数学的知识经验为核心,有机的整合各领域的目标,让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探索的乐趣,并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花草浮雕拓印作品展
师:我们制作了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们要怎么把它们展示给大家看呢?
炫闵:我们的浮雕很漂亮它像房子外面的雕刻的图案一样。
天翔:我觉得它可以放在钢琴上当美丽的作品。
安柚:他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栏杆的造型。
洺睿: 它像一幅画一样。
师:哇,你们的想法这不错,可以尝试一下哦!
活动总结
STEAM课程是综合性的课程,它综合了科学,技术,数学,工程。基于一次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了开展STEAM课程的契机。在本次活动中,我积极的作为一名观察者,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醒与帮助,探索的过程都以幼儿为主导地位。在STEAM课程探索中,我非常重视幼儿的探究过程,所有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幼儿发现问题为导向。这也是本次STEAM课程的活动开展得核心要素。幼儿在探索和学习得过程中,我不断得思考,不断得引导幼儿通过猜想、尝试、解决问题得方式开展,因此我非常注重幼儿科学探究发展能力得培养。幼儿在自我驱动力得作用下,培养了自己良好得学习品质。在开展中,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我在引导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对于各个领域的有机整合还做的不够到位。同时对于活动内容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同时对于在探究花草浮雕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生活中还要再认真的琢磨与研究。我想只有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应用了这些知识或者技能,才能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贡献了力量与智慧,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