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片新闻

汉中市幼儿园70周年园庆班级课程故事展播(第一期)

我把祝福寄给您 

教师:宋敏 王静 郑舒文

(小三班)

缘起

汉中市幼儿园要过七十岁生日啦,我们早早地就把这一好消息透露给了孩子们,并赋权给孩子,由他们出谋划策、自主表达对幼儿园的生日祝福。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558

“七十岁?幼儿园不就是个老奶奶了吗!”

“幼儿园小时候是什么样子?”

“我们怎么给幼儿园送祝福?”

在园庆老物件征集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童年,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与现代电子化、高科技的童年不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珍存在记忆里的童年是“宝藏”,质朴而有趣...... 有一天,一张“特殊卡片”的到来,让孩子们炸开了锅。

“小三班,有你们的信!”

保安叔叔的话像一块石子掉进安静的池塘,孩子们的讨论声一圈一圈在原本安静的教室里散开。

“信?什么是信?”

原来是想想小朋友收到了一张“特别”的卡片,是她的爸爸在上海出差寄回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对想想的祝福,这引起了孩子们的讨论......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13

“老师,这是什么呀?”

“老师,这是从哪里来的?”

老师:“这是明信片,是想想的爸爸从上海寄给她的祝福。”

......

看到孩子们对一封突如其来的明信片充满了兴趣,产生了关于它的特征、内容、来源的疑问,于是,根据“园庆”主题,结合六七十年代“书信”并保持至今的通讯方式,“我把祝福寄给您”班级生成主题活动由此展开......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助推经验生长。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19

分析与思考:《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创作良好的条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以及陈鹤琴的“活教育论”,主张要充分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通讯工具已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加直接、便利,传统的书信、明信片日渐被大家所淡忘,然而,书信却有着独特的价值,它更能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展示特有的文化。一封突如其来的远方祝福促使幼儿对书信有了初步的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努力传承中华优秀的书信文化,创造幼儿与“书信”互动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和引导他们对问题展开探讨,感受中华民族浓厚的书信文化色彩,体验以“书信”为媒介的情感交流,感受从前“车马慢 书信暖”的幸福与浪漫。

活动一:信之初探

为了了解幼儿已知经验,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进行活动开展,筛选符合幼儿兴趣和需求的课程资源,我们和孩子们展开了一次讨论。

(一)写信是什么?

“写信就是让别人知道你要说什么。”

“写信就是用笔和纸写字。”

“写信就是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为什么要写信?

“让别人知道你现在在干什么?”

“可以告诉别人你今天玩的什么和吃饭吃得好不好。”

“因为要放进邮筒里等邮递员叔叔来取。”

分析与思考:面对这次讨论,基于幼儿的言语表述可以发现他们对“写信”经验的欠缺。那么,如何帮助幼儿获取更多“信”的信息?关于书信,哪些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呢?如何让幼儿能更直观地了解到“信”呢?为了幼儿更真实的体验,我们充分挖掘幼儿园资源和社区资源,基于幼儿需要,打造了班级“时光邮局”。

(三)邮筒是装油的吗?

时光邮局中,小朋友们围着大大的邮筒,忍不住伸出手去摸摸它。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27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36

“它摸起来凉凉的。”

“我见过,这是邮筒。”  

“邮筒?是装油的桶吗?”

大家都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个“装‘油’的筒”。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决定和他们一起探索这个神秘的“大‘油’筒”。

“孩子们,这是一个邮筒,不过它可不是装油的筒哦,而是专门用来收集信件的,大家把信件投入这里后,它们就会被送到收信人那里。”我解释道。

然后,我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式,亲身体验和操作,感知了邮筒的神奇魅力。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40

“邮筒上有一个长长的缝,信就从那里面放进去的,在它下面有个小门,邮递员就是从这里把信件拿出来的。”我继续解释道。

“那我们可以写信然后放进去吗?”

分析与思考: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之中。幼儿正是在同多样化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多样化的经验。因此,在课程实施之初,在立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下,为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效,我们打造了“时光邮局”主题环境。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抓住“邮筒是装油的吗”这样一个教育契机,和孩子们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简单的认知,不只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相应的经验,激发幼儿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二:奇妙的信

一、第一次“写信”

当幼儿对“信”产生了兴趣时,我们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信纸、笔等材料投放至阅读角。不同性质的笔和信纸给予幼儿多种选择。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46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51

可以看出,孩子们把画当成了信,对于信的格式、内容都是不太清楚的。于是通过师幼集中互动和观看绘本故事《点点和哆咪的信》《寄给蛤蟆的信》以及查阅资料,孩子们学习阅读信件的方法,理解信的内容,了解到写信的格式要点。

二、写信需要注意什么?

“原来,要给谁写信要放在最前面,还要把写信人是谁放在最后面。”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655

“我们可以像点点和多咪一样写信。”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04

分析与思考:我们事先收集了一些用图画的形式来书写的信,也借助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小朋友理解写信的方法,获得书信格式的经验。让小朋友们尝试看着画面内容说一说信中的内容,引导小朋友们运用“以画代话”的方式来表现信的内容,并进行模仿。在小朋友们自我观察及模仿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涂鸦、涂写、模拟运用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08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15

幼儿学写信(请扫码观看哦)

三、第二次“写信”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23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30

孩子们对于“信”的认识更全面了,“信”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能让我们的感情更亲密。孩子们想写信吗?想写给谁?

“这是我给我的布娃娃小兔写的信,我想星期三那天我们一起在树下玩。”

“我想写信告诉我姐姐,周末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泳。”

“我想写信告诉妈妈,明天下午我想去吾悦广场开车。”

“我还想邀请王老师去我家看乌龟。”

......

分析与思考:通过前面的讨论和知识延申,幼儿了解到了写信的格式,于是我们再次展开尝试。相比较第一次写信,幼儿这次的前书写经验明显提升了。而老师也在一对一倾听中追随着幼儿的脚步,聚焦幼儿的一举一动,和幼儿一起探究、发现、对话、成长......

四、信封上的秘密

可是在活动中,孩子们又提出了疑问:

“信封上为什么会有一串数字呢?”

“老师,信封上贴的是什么贴贴?”

分析与思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目标由此变得越来越具体、清晰,从写信开始,产生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我们迅速捕捉教育机会,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疑问我们共同探究,揭示了信封的秘密。

通过集体活动,我们知道在写信过程中,邮政编码、邮票、收件人、寄件人这四部分至关重要,缺失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信件迷失,无法找到主人。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35

同时,幼儿对“邮票”的已有认知经验匮乏,因此我们追随幼儿兴趣,开展了“邮票的秘密”相关活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1.认识邮票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40

“哇!好多漂亮的邮票呀!”

“我看见了有不同的小动物图案。”

“上面还有数字。”

“邮票的边边像牙齿一样。”

分析与思考:我们在孩子们出现问题时及时跟进学习与探究。为了满足幼儿对邮票的探索,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观察邮票的外部形态、了解邮票的构成要素,通过观察多种样式的邮票,以帮助幼儿获得与“邮票”相关的感性经验。

2.设计邮票——送给幼儿园70周年的纪念邮票

在欣赏邮票的同时,我们告诉小朋友们邮票不仅可以寄信,还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当有一件很重大,很有意义,很值得纪念的事情发生时,就可以通过邮票记载。而本次“幼儿园过生日”就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45

于是孩子们拿来画笔和纸,开始制作邮票。他们结合“幼儿园过生日”的主题和自己的兴趣设计了一张张创意邮票。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49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54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759

“我想给幼儿园送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所以我画了一个蛋糕邮票,这个蛋糕有好多层。”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跳舞,这是我的跳舞邮票。”

“这是我画的幼儿园的房子,它是一个房子邮票。”

“我画的是向日葵邮票。”

“......”

绘画可以帮助幼儿继续建构与邮票相关的经验。在绘画前,我们为幼儿提供不同年代和题材的邮票供幼儿欣赏,它将幼儿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参与到“邮票”创作活动。

分析与思考: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表达了对幼儿园70岁生日的祝福。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邮票的认知。他们在创作中感受到了乐趣和成就感,也体会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三:我把祝福“寄”给您

一、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幼儿园园庆暨六一活动要到了,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让爸爸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

“幼儿园70岁生日要到了,我想邀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陪我参加游戏。”

“我想让爸爸陪我来幼儿园吃糖葫芦!”

“我想让妈妈来看我跳舞。”

“我们要一起给幼儿园过生日。”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05

为了助推幼儿经验生长,“园庆暨六一活动”来临之际,经过讨论,孩子们以邀请函的方式,用自己独特的书写和表达方式,用色彩斑斓的绘画和稚嫩的符号,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意,将所有的爱诉于方寸纸上。

分析与思考:一张小小的邀请函,不仅再次让幼儿了解了书信的书写格式以及内容,也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表征能力。同时,还能传递情感,增进亲子关系。

二、叮咚,回信来了

收到爸爸妈妈的回信了,小朋友们都很激动,迫不及待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幸福。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09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14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20

爸爸妈妈的回信(请扫码观看哦)

分析与思考:家长们的参与,为幼儿构建了真实且有益的学习情境。那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愿望、爱意、美好期盼,全部通过一封信实现自然表达。在此过程中,幼儿和家长都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亲子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使幼儿将情感投入学习过程,让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得到充分增长的同时,也真正地使课程内化为幼儿的经验。

三、一封特殊的“回信”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24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29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32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36

园庆落下帷幕,激动的心情仍有余韵,小朋友体验了不同时期的游戏场景,在回味快乐的同时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幼儿园真好玩”,“我还想再给幼儿园过一次生日”,“那我要给我爸爸写信,让他陪我来幼儿园”,“我还要写信给我的姐姐”,“我想写信给园长妈妈”......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40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44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47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55

孩子们与王园长妈妈相知于邮筒,于是小樱桃决定要送一封信给王园长妈妈,她在信里“写”到:“亲爱的王园长妈妈,我要和你去一个有花、有草的地方吃好吃的!”

小小的信寄托着孩子们大大的祝愿,而我们可爱的王园长在一个下午来到小三班,给小樱桃了一封特别的回信:她准备好了好吃的小饼干,邀请小三班所有小朋友在后花园分享。

“为什么要邀请我们呀?”

“因为樱桃给王园长妈妈写的信。”

“为什么是后花园?”

“因为在我们幼儿园后花园就是有花有草的地方呀……”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858

收到“回信”孩子们掩饰不住地兴奋与激动,向着后花园出发。愉快享受美食的小朋友再次感受到“信”表达了含蓄的喜欢,传递了情感的温度,分享了满足的喜悦。

分析与思考:幼儿期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小朋友们通过写信、收信、分享零食等活动,实现了与园长妈妈及同伴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加深了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促进了小朋友们的社会性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情感和感谢,还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话语,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语言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四:我是小小邮递员

六一游园活动结束后,咱们班的时光邮局里收到了很多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幼儿、不同家长写的信。这些信该怎么办呢?

“这封信是我小米姐姐写的,我想给她送过去。”

“我的好朋友在小一班,我也想给他送信。”

通过讨论,孩子们最后决定自己当“小小邮递员”,亲自完成信件的派送。

一、竞选邮递员

孩子都想承担邮递员的工作,怎样才能成为邮递员成了这次会议的主题。

“做一名邮递员要把信送给别人!”

“邮筒里有很多信,我们要先把它们取出来,然后再去送。”

“要知道这封信是给谁的,这样才能送。”

“跟别人说话要有礼貌,要说你好!”

“我都认识幼儿园的路了,我可以给小朋友们送信。”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04

分析与思考:当孩子都想承担邮递员工作时,我们召开了儿童会议,创建孩子讨论的交流平台,推进孩子持续深入探究。孩子们从容自信地掌握了主导地位,基于自己的了解能说出小小邮递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在整个活动中我们看见了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二、体验邮递员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10

整理好的信整齐地放到邮差袋里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14

送信时要用双手递信,要说:你好!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18

收到信的小朋友很开心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23

我们也很开心

微信图片_20240716154929

我是小小邮递员(请扫码观看哦)


分析与思考:角色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成人世界的好奇,还为幼儿生活经验的重复、练习、内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平台。它依赖于幼儿的生活体验,更能支持幼儿对生活经验的重演、再现和创造。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体会到了“主人翁”的快乐。

反思与总结:

1.赋权幼儿,助推经验生长。在课程游戏化全面推进现阶段,结合幼儿是课程的“小主人”这一理念,我们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追随幼儿,鼓励幼儿主动去探寻答案,也进一步提升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任务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探索,丰富学习经验。在整个游戏历程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了如何写信并在其中学会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写信、收信的过程中,了解到与其相关的社会经验。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幼儿的持续探究、认真专注、乐学好玩等良好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在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更是积累了合作探索及互相思考的经验。

3.亲身体验,增强学习能力。在“写信”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信可以传递信息、祝福问候、表达情感。通过读信、写信、送信,幼儿亲身体验到信的作用,同时积累了图画、符号等阅读经验;通过运用图画、符号等独特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在与同伴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与尝试解决问题,并能清楚地讲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聚焦问题,做好隐性支持。回顾整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或者教育契机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要抓住以幼儿为主体深入聚焦幼儿的兴趣点,从实际出发,聚焦小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加深幼儿对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结。而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多变的,时而是提供材料的支持者,支持幼儿的想法,时而是参与讨论的陪伴者,适时给予适当的提问引导,在理解和适应幼儿需求中推动幼儿游戏的进程,以热衷的心态倾听幼儿的表达。

5.深化学习,拓展经验延伸。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应时刻追随幼儿们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的欲望,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幼儿的兴趣之下,去了解在幼儿的兴趣背后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比如在发现幼儿对信感兴趣时,就应该思考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在与同伴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与尝试解决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将教育价值进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