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优秀教师

“从笨拙到轻盈”——杨番老师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利用这个机会交流,谈不上经验,只是担任班主任工作中的些许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到现在我还记得我刚担任班主任时的心情,那份焦虑、不安、和略微的兴奋、重重的责任感都落在肩上,当时的我连孩子的一声咳嗽、家长的一句语气不好的话语,都能让我焦虑不安,到现在,能有自己独特的带班方式和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突发事故,我发现只要用心、用爱,当班主任也不是那么难。

本学期,我们小五班这个大家庭有27个孩子,我想,我们班的特色应该是师幼互动、师师互动和家园互动。

根据这三个方面:以下是我的一点点小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

一、播撒爱意,师幼和谐

1.尊重幼儿,耐心对待

我们必须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呵护、尊重每一个幼儿。老师的微笑可以带出孩子的笑脸,主动摸摸孩子的头或手,让孩子感到安全,亲切。孩子情绪不好时,抱一抱孩子,和他聊聊天,让孩子感到我对他的爱护、关心。用真诚的、信任的眼光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到暖暖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在游戏中扮孩子的伙伴,一同嬉戏游玩。拉进一下心灵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

2.引导幼儿,积极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收区域时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坐姿不端正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刷刷都坐好了。

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提醒。如我经常发现幼儿在户外游戏时有一些非常危险的行为,如:从楼梯往下蹦跳、玩滑梯时用手推前面的小朋友等。这时我会先暂停他游戏十分钟,请他来当我的安全监督员,帮我寻找在游戏中不注意安全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然后想一想自己刚刚的什么行为很危险有什么后果。为了避免游戏暂停,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被暂停游戏,体验到了后果,也能在下一次安全游戏。

3.潜移默化,培养习惯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我认为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来做。如:收拾桌子,收拾自己的衣物等,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稍弱的孩子。我们还通过谈话,故事、儿歌、游戏、音乐等形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准时入园、早睡早起、安静就餐、关心别人、节约用水、讲卫生,听到指定音乐排队或坐好等,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4.言传身教,师幼和谐

老师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言传身教还是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们会时时、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一天来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语气语调活灵活现地表演给家长或是在同伴游戏中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时时刻刻做出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轻搬轻放老师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活动室里轻声说话老师也不能大声喧哗,要求孩子坐姿端正老师也不能翘二郎腿,要求孩子懂礼貌老师也应带头使用礼貌用语……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二、信任同事,真诚相处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我在日常相处中是这样做的:

1.主班和配班形成统一的思路和准则

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这名小朋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鼓励他?我们应该怎么和家长沟通?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我都及时与班内两位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我们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我会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班级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共同合作完成。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在这里也想和年轻班主任分享几点分工注意事项:

首先要分工明确,根据幼儿园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主班老师和配班老师要明确具体的分工;其次要摆正位置,班主任和配班老师是合作的搭档关系,不能把配班老师当成自己的助理,自己要勇挑重担,不要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嫌麻烦的事情全都推给配班老师去做,久而久之,会影响班级教师之间的关系。最后我想说一个优秀的主班老师,亦师亦友,安排事情的同时,还会向配班老师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是一味地分配工作。主动分担,互相帮助才能营造良好的师师关系。

三、沟通家长,获取支持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同样是教育者,是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平等合作者。对于家园共育,很多年轻班主任会有这样的困惑,家长不支持不配合怎么办?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我们小五班的几个较有成效的小妙招:

1.照片可以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

关于照片,部分老师可能会觉得嫌麻烦或者没必要,但我认为照片是家长了解孩子幼儿园生活最直接的途径。小班第一学期孩子刚入园,家长比较焦虑,第一周我们会每天在班级微信群共享孩子们的活动照片,并进行当天孩子在园情况的小结,家长能清晰感受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会更放心老师和幼儿园。后期我们建立了QQ相册,将相册按照幼儿园的活动类别进行分类,定期将照片传入相册,方便长时间保存。但是QQ相册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会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个互动。因此在特殊节日或者孩子有特别精彩的瞬间,我们在相册里传照片的同时,也会做成视频或拼图发在微信群和家长有一个互动,形成良好的家园互动分享氛围。另外,除了统一发照片,当表现比较特别的孩子有进步时,我们也可以给家长私发照片,如:挑食的孩子最近一直光盘行动,不爱动手操作的孩子完成了一副漂亮的手工作品,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能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爱哭的孩子能情绪特别愉悦参加活动等等,将孩子进步的照片分享给家长时,家长会觉得班级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幼儿园的教育是很有效果的,也会更加配合老师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引导孩子,更加配合班级的工作。

 2.注意孩子不良习惯的纠正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阶段。好的习惯是受益终身的,相反不好的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和大家举几个例子:

例一: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孩子在来幼儿园之前从来都没有在便池或马桶上拉过臭臭,一直都是站着拉在尿不湿上,对于小朋友来说,拉臭臭可能也算得上是她们的人生大事,为了帮助孩子纠正拉臭臭的习惯,我们三位老师不断鼓励她,在卫生间拉着她的双手一次次陪伴她,最终帮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在便池里拉臭臭,也帮助家长解决了照顾孩子的难题,家长特别感激,所以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也是大力支持配合。

例二: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有咬下嘴唇的习惯,甚至午睡的时候都紧紧咬着,咬下嘴唇这个行为不仅会损伤孩子唇部皮肤,更有可能导致孩子下颌变形,影响孩子将来牙齿和面部的发育。于是,我们在幼儿园看见就提醒,午睡时帮他轻轻把嘴巴松开,也及时告知了家长,家长也非常重视,带着孩子去西安的医院进行了检查,现在孩子的这个习惯已经改掉了。另外,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会出现吸手指,咬指甲,斜视等等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一但发现都要及时家园配合帮助孩子及时纠正,在告知家长前教师可以先提前查阅资料,掌握一些干预方法,让家长既能了解孩子的不好习惯,也能了解一些科学的干预方法,在幼儿园老师继续重点关注,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纠正。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育开展课程

每一次课程开展前,我们都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明确我们班级课程开展的计划和内容,这样家长更容易理解我们安排的一些亲子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更好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班在五月份开展AI生日派对课程时,家长们特别配合,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机器人质量特别高的原因。因为家长也被我们的课程所吸引,和孩子一起投入到了我们的课程里。

四、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以上就是我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感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前教育的领域,我所学的还远远不够,“三人同行,左右为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都能以问题为导向,以责任为动力,继续深入学习班级管理,边学边工作,边工作边成长,边成长边收获,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