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分享园地

“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家庭是孩子学习品质飞跃的起点》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23

王姣,中共党员,陕西省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书香教师”等荣誉称号。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期刊上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家庭教育是幼儿学习成长的起点,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给幼儿教授知识、传递技能,更能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然而,近年来受到教育内卷和教育焦虑的影响,许多家长陷入教育误区,认为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大量知识与技能的灌输。他们往往只关注幼儿学习成果的外在表现,忽视了幼儿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等更深层的系统性问题缺少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不断实践与反思,为幼儿长足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30

学习品质

美国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爱泼斯坦(Epstein)指出,“学习品质描述了幼儿如何获取新知识及掌握技能,是影响幼儿如何在所有内容领域学习的基础”。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高级顾问希森(Hyson)博士认为,“学习品质描述的不是学习什么,而是如何学习”“学习品质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专业术语,它包含了决定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

《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综合以上对学习品质的定义和描述可以看出,所谓学习品质,不是指幼儿所要获得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指幼儿如何去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包含了决定学习质量的关键要素,如幼儿在学习中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学习品质在幼儿期就开始出现和发展,它对于幼儿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并对幼儿一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有哪些?


1.好奇心与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通常表现在他们面对周围的人、事、物时的敏感性以及想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渴望等。好奇心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强烈本能,它是人类求知的最原始的内在冲动。兴趣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影响、熏陶或培养的结果,表现为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偏好。好奇心和兴趣对于幼儿的主动性、专注性、注意力、坚持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自主学习极其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34

2.主动性

幼儿在学习和游戏活动中乐于接受任务,敢于尝试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学习活动。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学前儿童》中强调,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从婴儿期开始,他们就自己寻找和掌握新的、有挑战的技能,而不是需要外力的推动。因此,主动性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驱动力,这种情感将带动幼儿想要学习、想要胜任活动的动机,激励幼儿更努力、更积极投入学习和游戏活动当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后续学习质量的影响尤其明显。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38

3.内在动机

莫勒特指出,“动机是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与投入,以达成学习目标的驱动力。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是指由学习本身引发的动机,也就是说,活动本身就构成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学习行动指向目标;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引发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也就是说,幼儿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与学习所带来的奖励或避免惩罚等有密切的联系。”内在动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它会让幼儿沉醉于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本身以及自己的目标达成之后的喜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因此,对于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坚持性以及挑战性等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来讲,激发内在动机是关键。

内在动机与幼儿的好奇心、兴趣以及主动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幼儿的好奇心兴趣以及在活动中获得的自我效能感和积极愉悦体验,都可以成为其内在动机的来源。好奇心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内部动机逐渐从好奇变为兴趣。而由好奇心、兴趣等引发的内在动机会使幼儿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成人如果过多地使用外部奖励,仅关注行动最后的结果,将会破坏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45

4.投入与专注

专注包括坚持与注意,坚持是指幼儿在学习或游戏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注意是指幼儿能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帮助幼儿持续参与令人感兴趣的活动,持续的专注性会带来持续的发现,从而带来更多的学习。幼儿在一个活动中坚持得越久,操作材料的时间越长,反思经验的机会也得到强化,幼儿会获益更多。

有研究发现,进入小学以后,注意力较为持久的儿童更容易跟上教学进度,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也能更好的体验他人情绪,社会适应能力更强。坚持和注意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因素。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49

5.想象与创造

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指出,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则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独特的创造方式,但重要的是能不能运用这种能力。因此,培养幼儿想象与创造的能力,能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而幼儿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又一次促进想象与创造。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53

6.反思与解释

反思与解释是指幼儿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意识与行为,这里的经验既包括幼儿自己的经验,也包括他人的经验。善于反思和解释的幼儿往往更善于学习,通过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或他人的做法进行梳理与解释,幼儿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已解决问题。

7.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发展,表现为他们能够自己独自进行各种活动,不再完全依赖成人共同进行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孩子上了小学,需要自己收拾整理学具、自己系鞋带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学习上需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独立行动和思考,能自我管控。如果成人过于包办代替,让幼儿缺少动手动脑的机会,导致独立性较差,不利于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911160057

家庭教育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方法

学前期是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的时期,而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建立的。有意注意与倾听能力决定了幼儿能否专心听、专注看、准确答,是影响其投入做事与持久探究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加强幼儿分辨听说的能力、理解记忆的能力,改进幼儿做事随意、不够专注的情况。

1.多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倾听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学习的核心能力。在倾听中的辨别思考与理解记忆影响着幼儿专注学习的整体效果。家长应给幼儿提出倾听的要求与任务,让幼儿接触各种声音。如带幼儿听音乐会,与幼儿交谈,引导幼儿专心听故事、复述故事,启发幼儿续编故事、仿编创编诗歌,陪伴幼儿参加有意义的专注训练等。在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幼儿听说能力和分辨能力方面,家长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并专心投入。如家长可使用不同难度的语句,让幼儿倾听后模仿或表述出来,可与幼儿做图形或词语接龙游戏、听音乐画音乐,设计顺背倒数小竞赛,欣赏诗歌表演等,加强幼儿倾听辨别的意识与能力。

2.运用多种交流形式提高幼儿表达概括能力

在家中,可以有意锻炼幼儿积极主动表达的愿望与意识。家长通过和幼儿日常交流,适当运用摘句法、美文欣赏、艺术展示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其逻辑性;运用情景演绎、角色表演等方式,培养幼儿口头讲述、肢体动作及绘画音乐表现等多种表达方式,同时提高理解记忆能力。

当幼儿表述层次混乱、中心不明确时,家长可以运用反问句式总结概括其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同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逐渐学会清晰表达;也可以由家长表述后,让幼儿练习归纳概括,以此帮助幼儿体会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增强自我表达和独立概括能力。


3.通过绘本阅读提升幼儿认知理解能力

家长要保护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并在态度与行动上给予实际的支持 。如可同幼儿一起玩同义词或反义词的接龙游戏,创设专心看书、乐于倾听、善于表达、勤于思考的语言交流环境;可以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文字、符号、图案、标志等进行观察记录,表达内心感受,激发幼儿阅读兴 趣,提升幼儿认知与逻辑思维能力。

4.因势利导稳固幼儿学习品质的心理定向

幼儿对新颖奇异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家长可带幼儿走进大自然与各类人文场馆、博物馆,引导幼儿观看奇花异草,欣赏造型奇特的建筑,带领幼儿“亲身感受体验,动手动脑探索”。让幼儿知道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可以尽情地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专心完成学习任务,以增强自制力,提升学习品质的心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