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教育动态

那一方菜园子——汉中市幼儿园种植园改造实践案例

那一方菜园子

汉中市幼儿园种植园改造实践案例

一、改造背景与意义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孩子直接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如今,城市儿童生活在钢筋水泥之间,十分缺少与大自然的链接,因此,许多幼儿园掀起了做自然教育的热情。而自然角、小菜园、小农场等户外种植园是比较容易打造的环境,由此而来的种植活动也是大部分幼儿园有条件实施的。

幼儿园户外种植园是幼儿亲近自然、了解生命的重要场所,是孩子观察、学习、探索自然的重要途径之一。种植园不仅能增添新绿,带来生机,更能让孩子们在亲自选种、亲眼观察、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和艰辛,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还能让孩子们明白食物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感恩。开展种植活动,让教师去发现幼儿的发现、惊喜幼儿的惊喜、探究幼儿的探究,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满足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真正的做到生活即教育。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康活泼、美好心灵、富有个性、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积极自信、独立创新的新时代儿童。孩子的童年与大自然接触,能够为身心健康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有利于了解植物、减少压力、增加体质等等。基于此,我们对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幼儿种植体验的实践场地,孩子们拥有了“那一方菜园子”。

二、改造准备与实践

(一)前期准备

1.调研规划。在改造前,幼儿园对户外活动场地改造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充分征询教师和幼儿的意见、想法,了解孩子们心中的“那一方菜园子”是什么样子的,在菜园里最想种什么?同时,实地了解现有条件以及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改造计划,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活动设计等。

2.材料准备。根据改造计划,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种植箱、铲子、水壶、种子、肥料等。同时,确保种植园的安全设施完善,如防护栏、防滑地面等。

(二)改造实践

1.陕南梯田式种植园改造。地处陕南的汉中四面环山的地貌,使农民在山地种植时多以梯田式进行,这是千百年来我国农耕文化的生态智慧。为了让幼儿能直接感知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我们在打造大班“那一方菜园子”时,将位于幼儿园生态花园北面靠墙的区域打造成三层梯田种植园。第一层是蔬菜种植区,按照班级进行区域划分,幼儿根据陕南气候、常见农作物等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活动。二层是花境种植区,栽种无毒、无刺、无刺激性气味等适合幼儿园的花卉植物,如迎春花、美人蕉、火炬花、丁香、绣球、长寿花、牡丹、芍药等,让幼儿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时节的开花植物。三层是“四君子”园。栽种腊梅、翠竹、兰草、菊花四种植物,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体会四种植物代表的坚韧不拔等美好品质。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747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750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756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800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802

2.闲置屋顶改造。利用教学楼三层屋顶闲置的区域,打造中班“那一方菜园子”。屋顶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安全性,通过政策评估、条件评估、空间评估对屋顶改造,开展种植活动进行了可行性研判。邀请专业机构对屋顶承重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围墙上方加装护栏,确保幼儿在屋顶活动时的安全。楼顶空间有着天然的阳光优势,满足植物生长条件。采用可移动的种植箱、无土栽培箱、食用菌种植架等,灵活有效地利用屋顶空间。

屋顶平台改造前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808

屋顶平台改造后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811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842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900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906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913

3.教学楼墙裙带改造。利用教学楼一楼墙裙带空地打造小班“那一方菜园子”。幼儿园南教学楼前是一排三层台阶,过去一直摆放的是杜鹃、吊篮等观赏性花草,重在绿化、美化环境,但是缺少与幼儿互动功能,发挥环境育人、支持幼儿游戏探究、体验的作用不足。在充分征询幼儿、教师想法的前提下,我们依据木质台阶的尺寸定制了适合幼儿身高和开展种植的防腐木种植箱,在墙面安装亚克力板,方便幼儿表征记录。设置植物生长刻度尺,便于幼儿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和度量植株高度。在北教学楼一楼墙裙空地摆放轮胎、PVC管、陶缸、木质花箱等丰富的种植器皿,丰富幼儿的认知和劳动体验。

改造前的台阶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947

改造后的台阶

微信图片_20241115092958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006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014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037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051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055

4.区域优化设计。设置责任划分区域,让各班幼儿都能参与种植体验;设置科普区域,通过图片、二维码等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生长状态和相关科普知识;设置工具收纳区域,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设置延伸区域,通过晒秋、农具展示等开展农耕文化体验和食育教育。

5.科学选择植物。选择适合汉中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种植,如油菜、豌豆、蒜苗、水稻、向日葵、丝瓜、南瓜、西红柿、香菇、木耳等。同时,注重带给孩子多样的经验,在种植番茄时尽量采购多个品种,有红的、黄的,甚至是白色的、绿色的番茄。小班选择生长变化快、可直接食用、具有特殊味道的作物,吸引他们的兴趣,方便他们能直观观察到变化;中班选择有着不同耕种方式、有相似性、生长周期更长的作物;大班选择种植物的种类多元化,可涉及粮食类、经济类、药用类等,同时也可选择与高科技种植技术相关的种植物,比如无土栽培、大棚技术等。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01

6.丰富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如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等。同时,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开展自然观察、科学探索等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每天,孩子们拿着小铲子、小水壶来到了小菜园,撸起袖子愉快的体验着种植的乐趣,松土、播种、浇水,忙得不亦乐乎。餐后散步时,孩子们都会围着种植区观察蔬菜有什么变化,量一量玉米又长高了多少,发现油菜的菜荚一天比一天饱满。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04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07

三、改造效果与反思

1.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三处“那一方菜园”环境优美,植物茂盛,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场所。经过老师和小朋友几个月的精心管理、悉心照料,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黄瓜、西红柿、茄子、草莓挂满枝头,整片菜地里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意盎然、果实累累的小菜园,成为幼儿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种植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升,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环境育人的教育价值进一步提升。

在种植园开展自主游戏,幼儿相互之间也有了更多分工与合作,有的负责浇水、有的除草,有的翻土挖洞找虫子,有的化身“小科学家”聚精会神搞研究,有的抱着画板为开花的西红柿写生,有的围坐在一起粘贴种子画、做植物拓印、制作花环,还有的在树下捡拾果子、树叶在土灶上做美食,让幼儿回归本真的童年生活。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10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15

丰富的户外种植环境,让孩子们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是想深入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他们调动全身感官去感受,查阅资料,记录数据,比较分析,开展深入学习。当幼儿园的桂花挂满枝头,他们研究怎样采摘、风干,怎么制作成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香水。孩子们观察到向日葵发芽还头戴瓜子壳的样子,感受植物破土而出的勇气与坚韧,这些都能为幼儿带来关于生命的启发,激发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与探索欲。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18

种植区的作用当然远远不止这些,小鸟在枝头欢快的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些生动的画面,与充满生机的植物共同构成自然的美妙景象,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多样性,也让他们学会珍惜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光景。

2. 反思与展望。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变化,对种植园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可以进一步拓展种植园的教育资源,如引入昆虫观察、鸟类观察、小动物养殖等活动,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种植园的发展和完善,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微信图片_20241115093127

“那一方菜园子”户外种植园改造实践,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优美、富有教育价值的户外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不用追求种得特别好、长得特别合理、收获特别丰富。更需要追求在整个过程中,如何把种植活动变得课程化、活动化,教育的价值多一点,孩子们的体验多一点,成长收获多一点,让孩子们被滋养,被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