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家长工作

阅读启航,智慧之门等你开!(第十二期)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21

个人简介:党敏,汉中市幼儿园大四班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园级先进工作者。

当孩子迈出幼儿园的大门,如何从容走进小学课堂?是识字量的积累?是算术题的熟练?其实,阅读能力才是幼小衔接的核心密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从“图画书阅读”到“文字书理解”,从“听故事”到“自主思考”,阅读,正在悄悄为孩子搭建通往小学的思维桥梁。

一、为什么说阅读是幼小衔接的核心?

(一)阅读培养学习力的底层逻辑

1.专注力续航:小学课堂需要35-40分钟专注倾听,而深度阅读能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时长,大班应从每天15分钟绘本共读开始,逐步增加至30分钟。

2.逻辑思维启蒙:故事中的“因果关系”(如《好饿的毛毛虫》中水果与肚子痛的关联)、“时间顺序”(如《魔法亲亲》中的早晚情节),正是数学应用题、写作构思的底层思维训练。

3.语言储备升级:绘本中高频出现的“形容词+名词”短语(如“金黄金黄的麦田”)、复杂句式(如“虽然…但是…”),能直接提升孩子的表达清晰度与书面语感知力。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25

(二)阅读缓解入学焦虑的“心理魔法”

推荐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

秘密:通过故事让孩子看见“分离”“新环境”的积极面(如《小阿力的大学校》中“校园里有会讲故事的大树”),用阅读构建“小学=有趣新旅程”的心理预期。

二、幼儿园的阅读“启航计划”:我们在做什么?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29

(一)阶梯式阅读课程体系

小班:爱上阅读 利用“每日一读时间”,老师角色扮演读绘本)、“我的第一本自制书”(贴照片编故事)

中班:理解阅读 “故事地图”绘制(用简笔画记录情节)、“声音表情秀”(给故事角色配音)

大班:自主阅读 “15分钟无声阅读挑战”、“我是故事小老师”(用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32

(二)幼小衔接特别行动:阅读×学科融合

1.数学+阅读:用《首先有一个苹果》学习数量概念,用《鼠小弟的午餐》理解“整体与部分”。

2.科学+阅读:结合《神奇校车》开展“水的循环”主题探究,用绘本《蝴蝶·豌豆花》认识植物生长。

3.社会+阅读:通过《幼儿园的一天》《上学的一天》对比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场景,制作“异同点调查表”。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35

三、家长如何在家打造阅读‘充电站’?

(一)营造“可触及的阅读环境”

1.设立“家庭阅读角”(一块地垫+书架+小台灯,让孩子随时可取书);

2.推行“30分钟无屏阅读时光”(家长放下手机,与孩子共读);

3.把阅读融入生活场景:逛超市时读商品标签、散步时认路牌汉字。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38

(二)共读技巧:从“读故事”到“问问题”

1.低龄段(小班-中班):用“指读+预测”法,如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手指文字问:“大兔子说了什么?猜猜看!”

2.高龄段(大班):尝试“提问式共读”,如读完《大卫上学去》后问:“大卫在学校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少问“是不是”,多问“为什么”、“怎么做”,引导孩子深度思考。

(三)选书指南:幼小衔接黄金书单

1.语言启蒙类:《一园青菜成了精》(童谣韵律)、《汉字是画出来的》(象形字认知)

2.思维训练类:《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观察力+逻辑)、《屁屁侦探》(推理+专注力)

3.心理准备类:《蚕豆大哥的快乐一天》(校园社交)、《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微信图片_20250708160141

四、给大班家长的“阅读行动清单”(倒计时100天)

第1-30天:建立“每日20分钟共读”习惯 孩子能主动取书要求共读。

第31-60天:尝试“桥梁书”阅读(如《青蛙和蟾蜍》) 孩子能独立朗读简单句子。

第61-90天:开展“故事日记”活动(画+写一句话) 用“图+文”记录阅读感受。

第91-100天:模拟“小学晨读”(10分钟朗读课文片段) 适应出声朗读与指读结合。

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帮孩子找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当孩子能在书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感受美好,那些在阅读中沉淀的专注力、想象力、思辨力,终将成为他们面对小学挑战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