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呵护童心 暖心战“疫” ——疫情期幼儿心理健康疏导小贴士
发布日期:2022-02-28 15:40:58 来源: 点击次数:0
王依杨,女,毕业于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获双学士学位,现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2020年9月入职汉中市幼儿园。2020至2021学年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所在班级荣获“先进班集体”称号,并在学习故事、舞蹈、自制玩教具、师德师风演讲等多项比赛中获奖。
呵护童心
2020年以来,在新冠病毒与生命博弈的这场疫情战役中,心理调节从未缺席。疫情的突如其来,侵扰着每个人的心理堤坝,担忧、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紧随其后。为了降低幼儿对于未知变化的焦虑和压力,帮助幼儿做好心理调节,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
一、具体现象
1.恐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处可听、可见关于新冠疫情的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也会因电视新闻的报道等而突感紧张、害怕,会对自己无法感知的事物感到恐惧。还有一些幼儿的父母是一线工作者,他们也会担心父母的健康安全。对于父母的早出晚归,甚至长时间不见面而感觉到恐惧。
2.焦虑
对于幼儿,本身对父母就会十分依恋,从环境适应和心理适应的能力来看,有的幼儿焦虑的症状表现会明显一些,有的幼儿焦虑的症状表现会稍轻一些。以幼儿上幼儿园的表现来看,哭闹严重的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会更多一些。正是由于这种分离的焦虑,让幼儿以哭闹的方式进行发泄,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在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下,全国各地会有很多这样的幼儿面临和自己的父母长时间地分离。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有的幼儿会与一方分离,有的幼儿可能会与父母都分离,被寄养在亲人家中,幼儿的焦虑情绪就会形成。
3.抑郁
对于幼儿来说,当自己的生活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时,他们是需要时间去化解的。从疫情前毫无忌惮地出门游玩,到疫情期谨慎出门减少相互接触频率,幼儿会感到失落,甚至会没有安全感。作为幼儿而言,他们往往不如成人那样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当心情无法排解时,就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家长应高度重视幼儿的行为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及早地为孩子进行科学引导,避免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基本原则
1.信息量筛选,减少幼儿负面情绪
父母的言行举止等都可能会不断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因而疫情期间需要的不仅是家长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要筛选疫情信息,为其合理输入信息,避免幼儿出现负面情绪。尤其是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基础上,不要反复提醒幼儿有关卫生方面的问题;不要过度强调疫情的危害,可根据幼儿的年龄,适当地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引领幼儿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但不能长时间播放电视新闻和谈及疫情相关话题。尤其是对于 3—6岁以下的幼儿,由于他们可能还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但是他们会很敏感、很好奇,可以感知到周围发生的变化,家长既不可忽视其对此的好奇心,也不用详细解释,比如可以采取讲故事或者共同阅读绘本的方式,用幼儿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次的疫情,帮助幼儿掌握必要的防疫意识和手段。
2.作息规律调节,丰富幼儿生活
保持生活的稳定性,是幼儿心理稳定的重要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日常居家中,丰富幼儿在家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孩子做亲子游戏、一起绘画、讲讲睡前小故事、做做适当的室内运动以及简单的家务劳动等,都是很好的丰富幼儿家庭生活的好办法。此外,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宝贝一日生活作息建议”“家庭一周趣玩建议”“宝贝的家务清单”“家庭系列小游戏”等,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确保幼儿每天生活的自由、自主、愉悦、有益。
3.鼓励幼儿表达,帮助幼儿疏导各类情绪
在疫情压力下,孩子们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负面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变化和大人情绪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又减少了与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减少了户外活动量,幼儿出现一些焦虑、无聊、烦躁的情绪都是正常的。家长可以通过和幼儿聊天、讨论,或是和孩子一起拼一拼图,画一会画,唱一唱歌等形式,鼓励幼儿通过不同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正确疏导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4.学习典型人物,渗透心理正能量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无数各行业的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因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他们伟大地抗疫精神,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孩子心中埋下珍爱美好生活的种子。
三、辅导技巧
1.语言沟通法
在幼儿心里,家是他们最释放自我,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家长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之间要多互相沟通,教育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家长也要和幼儿一起正视问题,正确面对问题,引导幼儿与自己多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音乐疏导法
听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喜闻乐见的形式,当他们听到音乐声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一起舞动身体,其实音乐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成人来说,也是很好地调节心理状态的好方法。因为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起到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和振奋精神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消除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家里,白天可选取一些节奏欢快、动感十足的音乐,睡前可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让音乐来改善孩子的心境。
3.情绪传染法
在一个战地国家,一位父亲带着 2 岁的小女儿躲在防空洞里,他告诉女儿如果听到了外面的爆炸声,不要害怕,那是在放礼花呢。于是当地上一次一次响起爆炸的声音,小女孩就会一次一次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砰!又放礼花了。”试想如果孩子的父亲传达的是恐惧的情绪,那么,对于这个小女孩又是将承受怎么样的心理压力呢?
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到,这就是情绪传染的效应。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会感染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家长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将快乐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引导他们用积极、乐观、正面的情绪面对问题、面对生活。
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家长要时刻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而我们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幼儿也将拥有一颗更加强大的心去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同事件,走向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