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家长如何正确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
发布日期:2022-04-10 14:20:16 来源: 点击次数:0
教师介绍
张红霞,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获得“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汉中市教学能手”“县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先进教师”“书香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期刊上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如何正确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
自从孩子走进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后,幼儿间的矛盾每个父母都有可能遇到。幼儿园是孩子的小社会,在这里发生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冲突、纠纷,这是孩子们在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总以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问题,也易发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现象。还有的小朋友,打人根本就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打架,而且不懂得轻重,弄疼了小朋友,那两个人就打起来了。很多时候,孩子会有打人、推人、踢人的行为,这个不仅仅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条件反射,也是他们游戏的一部分,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对事不对人的,并且他们也不会因此记仇。我们经常看到两个伙伴刚才还打得哭哭啼啼,一转眼就又玩在一块儿的情形。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之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因此,面对孩子的纠纷,家长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当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即使心里不舒服,也要学会正确对待。那么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与其他伙伴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呢?如何处理好孩子之间的“相处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呢?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孩子体现自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利用处理人际矛盾来锻炼孩子的自立自主意识,我们很多做父母的以为替孩子解决一切问题是自己应负的责任,还有的父母会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而找老师述说,或是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就找对方的家长理论,生怕孩子吃亏,全权代理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之间一发生冲突,父母就去干涉,就会剥夺他们自己探索、自我学习的权利,更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什么事情都要父母替他们去解决,一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但我们不能帮孩子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是退缩、怯懦、自卑、承受能力差,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说,成长是孩子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
当孩子和小伙伴之间出现问题时,我们应冷静、客观地观察,不要急于出面,让孩子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在与同伴的冲突中不断成长。这种经历冲突的经验会帮助他更好地认识他所处的环境,让他在独自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获得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只要我们用心,就会发现:孩子在处理冲突时,他们会说出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他们之所以发生冲突,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理,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是非观念,虽然这种观念包含了孩子的“任性”和“自我”成分,但却能表达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孩子处理冲突时,也是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
处理冲突的过程,其实是在尝试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当宝贝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可能会因为害怕或者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伤心难过,如果父母因为受“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影响以责骂来对待宝宝的懦弱,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加重宝贝的心理负担。如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他比你矮那么多你还怕他?”“你就不知道厉害点?”等,孩子就会把父母的责备理解为对他的失望,因此觉得自己很没用而变得更加胆小怕事。
受了委屈的宝贝急需父母的理解与帮助,因此,父母应耐心地给宝宝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同时一定要向宝贝解释,别人那么做是错误的,他受了委屈根本不是他的错。还要让宝贝相信,父母一定不会置之不理。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一方面,避免导致情绪失控事态升级,另一方面,安全释放心理压力。
耐心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和某个小朋友发生矛盾的经过和真相,反问自身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对方是无意还是故意伤害自己,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家长一定要针对实际情况,帮孩子解决问题,消除可能带来的不良隐患。孩子确实犯了错,不要推诿责任,包庇溺爱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社交技巧不足,家长可以帮助宝贝认清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在今后与伙伴的相处过程中加以改正。
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正确用肢体表达自己的感情,懂得尊重他人,同时学会判断他人行为,懂得适时闪躲,学会保护自己。
平时要多鼓励宝贝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帮助宝贝增进人际关系。宝贝与小朋友相处时,父母无需过分保护,尽量给他多一点自己作主的权利,这样,宝贝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就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小朋友多了,宝贝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的矛盾的几率自然就少了。
另外,在家中,家长针对可能出现的交往矛盾,也可以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别人挥手时,应该如何迅速躲避。练成敏捷的身手,为他灵活地规避“小霸王”做准备,学会在冲突不可避免时最大程度的自我保护。
当宝贝平时与要好的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时,只要没有危险,家长就不要过多干涉。宝宝之间的打打闹闹实际是学习躲避危险的最好方式。
还可以给宝贝教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鼓励宝贝主动向小朋友打招呼以增进友谊,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不管对方多强大,都不要在对方面前显得弱小畏惧,这会增加宝贝受欺负的可能性,而要大声喊老师,或者高声地喊叫。老师的到来,能阻止攻击性宝贝的行为,高声地喊叫,能让对手感觉到一种威慑的力量,并且还可以吸引其他成人与小朋友的注意,使攻击性宝宝感受来自周围的压力而住手。
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成长!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平日里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但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老师与家长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老师的携手守护。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引领,成就每一位孩子的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