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如何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发布日期:2022-12-26 15:30:16 来源: 点击次数:0
家 教 基 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
崔鑫,男,汉中市幼儿园教师,本科毕业。从教7年来,在学前教育领域,尤其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秉承着“野蛮其体魄”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刻苦专研。多次参加陕西省幼儿篮球和足球指导师培训并取得优秀成绩。先后被授予“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优秀教练”“幼儿园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如何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和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发育有很多好处。据调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与同龄其他儿童相比,平均身高高4厘米以上,体重重2公斤以上,肺活量多200毫升以上。此外,体育锻炼还有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形成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和兴趣呢?
01严格要求幼儿作息时间
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就寝,早晨在规定的时间起床,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在寒暑假,都不改变孩子的生活规律,以形成有利于孩子健康的良好的“生物钟”。这样,天长日久,锻炼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了。
02成为孩子的“玩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竞争意识会有所增加(3——8岁的孩子较为明显),他们会变得更加注重行动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孩子会迫切地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玩伴”。父母承担这个角色,无疑是最佳选择,如与孩子一起拍球、传球、单腿跳等。亲子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提升,也是拉近亲子距离的一个好途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家长带头锻炼,尤其是同孩子进行比赛,更能引起其兴趣,有利于养成习惯。相反,家长一年四季足不出户,或像“工头”一样在一边监督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把体育锻炼看成是负担和惩罚。同时家长们不要总是把孩子关在家中,当孩子放学时也不要着急带孩子回家,可以带孩子在公园或是小区空地上玩一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当然,如果附近有专门的公共运动场地就再好不过了。
03合理安排幼儿运动量
孩子年龄越小,就越容易疲劳。因此,年龄小的孩子锻炼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要过长,但内容要多样。可把跑、跳、投掷、体操和游戏结合进行。孩子在活动中有了兴趣,尝到了甜头,就有利于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3~6岁的孩子在运动时,单纯的动作练习虽然是技能的基础,非常重要,需要反复练习,但一般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以至于很多孩子一开始基础练习就感到枯燥和厌烦。这正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没有将基础动作和具体的形象对应起来,也就缺乏对于基础动作重要性的认知。因此,家长们在陪孩子运动时可以设定一些故事场景,让孩子了解这些运动的意义,从而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进而坚持运动。例如,以小兔子运萝卜的故事,带动孩子练习反复运球,并且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孩子多加坚持。
04给锻炼以必要的物资支持
单纯的运动方式难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家长可以为孩子配备一些基础的运动用品,例如:篮球、足球、跳绳等,增加孩子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运动技能的练习,初期器械的使用主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不用进行系统性的重复训练,以免适得其反。另外,在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应该穿舒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让孩子看到父母对他进行体育锻炼所给予的坚定的支持。
05多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
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体育比赛,关注相关赛事,能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孩子真切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这种内在动机能让孩子坚持枯燥的基本练习,并在运动尝试失败时仍然具备良好的心理弹性。同时体育赛事中的个人赛事和团体赛事都能让孩子从中找到榜样,培养他们拼搏、坚持等优良品质,也教会孩子与人协作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