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班STEAM游戏案例——好玩的球
发布日期:2023-12-23 16:30:00 来源: 点击次数:0
一、活动缘起
球是一种特殊的形体,其圆溜溜的外形和可以随意滚动的特点总是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无论是皮球、篮球还是足球,无不散发着奇妙的魔力,吸引他们去看一看、玩一玩。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拿着球往地上扔,看到滚动的球会去追,乐此不彼。体育课上,一节“足球冰淇淋”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球的兴趣。于是我们就围绕小朋友们兴趣,追随小朋友们意愿,开展活动《好玩的球》,带领孩子们认识球、了解球、玩一玩球。
二、活动目标
科学(S):
1.探索并感知球的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了解球的种类,体验玩球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球的不同,探究球的奥秘,具有探究意识。
技术(T):
1.学习并掌握正确的玩球动作,并尝试使用各种方法。
2.锻炼手臂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工程(E):
1.观察球的结构,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纸球。
2.在制作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艺术(A):
1.尝试用圆球滚画的方法进行创作,感受无规则花纹的美感。
2.体验创作的快乐,提升自信心和成就感。
数学(M):
根据各种球的类型、大小、外形特征进行区分。
三、活动实施
(一)了解幼儿前期经验
在谈话活动中,我们围绕“球”的话题,展开了讨论:“你见过什么球?它长得怎么样?它是怎么玩的?”
熙熙:“我见过篮球。”
妍妍:“我在幼儿园拍过皮球。”
昊昊:“我知道足球可以用脚踢。”
兮兮:“我还玩过海洋球,我家里有好多好多海洋球。”
初初:“我玩过气球,一放手它就飞起来了。”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球总是无处不在。家里、学校里、游乐场、公园里…到处都有球的身影。球的种类繁多、颜色丰富、质地多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不同的球又有不一样的玩法,吸引着孩子们去主动探索和体验,感受玩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认识球球
1.集体活动
我们立足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开始了和球儿做游戏、探索简单球类知识的课程活动。我们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球》、《球的滚动》以及《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聚焦于“球”这个点,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安全意识,并辐射于其他领域,了解运动中、生活中不同的球类。
2.球球大搜索
我们一起了解各种球的明显特征和用途。原来不是每种球都是圆形的,球有不同的形状、大小、特征,用不同的材质制作,玩法更不相同。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拍一拍,找一找球的颜色、大小和材质的不同,感知到了关于球的基本特征。
兮兮:“粘粘球摸上去毛毛的、圆圆的。”
箖箖:“羊角球软软的,有两个羊角。”
阳阳:“篮球拍一下可以弹起来。”
通过看一看,孩子们发现大多数的球都是圆圆的;通过摸一摸发现有的球是光滑的,有的球是粗糙的;通过拍一拍发现,很多球都会弹起来…球球真神奇呀!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而主动积极的行为是打开好奇心的钥匙。富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力的幼儿,思维会更加活跃,行动力也会得到加强。幼儿通过直接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看一看,更加深刻地感知球。
(三)球球大探秘
1.驱动型问题一:是否所有的球都会反弹?
在搜集球球的过程中,幼儿发现篮球拍一下可以弹起来,那么所有的球都会反弹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戈戈:“篮球可以弹起来。”
阳阳:“皮球可以弹起来,但是如果有时候没气了就弹不起来了。”
箖箖:“海洋球弹的很低,它只能弹到我的脚跟前。”
妍妍:“报纸做的纸球弹不起来。”
思思:“我们的球在沙池里面也弹不起来。”
原来球是否会反弹,不仅和球的充气程度有关,还和接触地面的硬度有关。还和球的材质、球的重量、落下的高度等都有关系。这个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究!
2.驱动型问题二:是否所有的球都会滚动?
昊昊:“篮球会滚,皮球也会滚。”
宸宸:“我的足球也可以滚。”
老师:“你们的球是放在地上自己滚动起来的吗?”
睿睿:“不是,是我把球推了一下,它就滚起来了。”
泽泽:“球会从滑滑梯上自己滚下来。”
原来,圆形的球都可以滚动。但是球的滚动除了和球的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等有关,还和我们给球施加的力量有关。当我们给球施加力量时,球就会往前滚动,推的力量越大,球就会滚的越远。
3.驱动型问题三:斜坡上球的滚动和斜坡高度有什么关系?
既然球在滑滑梯上可以自己滚下来,那么不同高度的滑滑梯(斜坡)会影响球的滚落速度吗?于是,我们继续展开探究。
集体活动中,我们进行了《球的滚动》科学探究,幼儿初步了解了球在不同斜坡上的滚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建构区中,幼儿运用泡沫砖、长积木板来搭建斜坡,要让斜坡稳定,可以将底砖叠高作为支撑的底座,高度越高,坡度就越大。孩子们做了两个不一样的斜坡,有一个高的,有一个矮的。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再次探究物体滚落和斜坡高度的关系。
昀昀:“这个斜坡是高的,小球在这上面滚得快,那个斜坡是矮的,小球滚得慢。”
轩轩:“这个木板要平一些,所以小球滚得慢,那块木板有点高,所以滚得快。”
通过再次验证,大家发现高的斜坡下滑的速度很快;但是矮的斜坡下滑的速度就会稍慢一点。
(四)自由玩球
通过自由玩球游戏,孩子们对球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球儿可以用来拍、可以碰一碰。有的小朋友能够将球儿拍起来,有的则追着球儿跑。在和球儿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
不同的球有不一样的玩法,吸引着孩子们去主动探索和体验,感受玩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五)球球滚画
球球不仅可以和我们一起做运动,还可以用来玩艺术呢!利用球的滚动,孩子们进行了球球滚画。蘸上好看的颜料,让球球在孩子们的心中“五彩飞扬”。
(六)制作报纸球
球球这么好玩,我们可以自己制作吗?小朋友们纷纷尝试怎么把手上的报纸变成圆圆的球。只见他们用小手把报纸揉一揉、捏一捏,果然,报纸球出现了。
可是,为什么它看上去不像球呢?而且,有些球后面还长了一个长长的尾巴。
林林:“老师,我们用剪刀把它剪一下吧。”
昀昀:“一直捏,把它捏紧一点就可以变成球了。”
译译:“我要拿胶水把它粘起来。”
小朋友们纷纷去找可以用来让纸球变牢固的工具,最后张妍初拿来了透明胶带,其他小朋友也动起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用胶带把散开的纸球缠绕起来,这样纸球再也不会散开了。
在制作报纸球的过程中,孩子们将普通的报纸变成独特有趣的球形手工,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成就感。最开始,孩子们从老师手中拿到报纸,将它揉成一团,开始探究制作小球的方法。接下来,他们开始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在不断的尝试、演变、改进中,他们的球越来越圆、越来越完美。
(七)球球进家庭
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尝试了多种的玩球游戏,对球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一系例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也把这种兴趣延伸至家庭中。爸爸妈妈带孩子收集家中可以玩的各种球类进行亲子锻炼和游戏。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运动热情被进一步的激发,相信他们会对球类运动和游戏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
四、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贴近幼儿生活的STEAM活动,从一节体育活动引发了近半个月的幼儿STEAM项目活动,结合本月主题从头动到脚,让小朋友们在寒冷的冬天运动的热情不减。不断掉落滚走的球激起了孩子们的胜负欲,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层出不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究、协商讨论,激活了已有的经验、创造想象、假设验证,通过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把好的想法不断地“做出来”。《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球虽然幼儿在生活上能够见到,而且也玩过有些球,但是对球的认识还比较粗浅。
1.在这次活动中,通过球主题活动,幼儿能说出常见球的名称及玩法,在深入探索中,发现了各类球的不同,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科学的探究精神,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通过驱动性问题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在发现探索中了解掌握了关于球的知识经验。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以探索、讨论为主,他们积极的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对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孩子在与球的互动中感知球的大小、形状、软硬、色彩等特性,充分了解了各种各样的球,并喜欢球类活动,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通过报纸球制作发现球的独特球形结构,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集体活动《球的滚动》等为幼儿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以球类运动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多次探索,在与球的亲密接触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理解和假设,获取了关于球的新发现和新体验。
3.玩球游戏中,孩子的手和脚部力量,手,眼,脚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需要特别专注于球滚动的方向,才能迅速做出判断,提高了幼儿专注力。游戏中,老师与孩子交流、分析、总结游戏现象及原因,孩子能主动用语言描述,在宽松,自由的语境中,孩子的语言描述,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增进了幼儿对球的一物多玩的理解,调动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视觉、多角度提高了幼儿肢体力量、手眼协调能力等,同时帮助幼儿体验到玩球的乐趣,增强了同伴间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跟随幼儿的脚步,挖掘他们的兴趣点。在游戏中教师应适当化“放手”,就像孩子们的球球滚画一样,让幼儿自我探索、尝试是很有必要的。幼儿们思考出了很多种球的玩法,这也使在户外时也引来更多的孩子前来挑战。“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儿童是天生的游戏家,我们只有退后,才能发现不一样的儿童。本次主题游戏活动的开展逐层推进、逐步创新,孩子们不仅在合作游戏中表达和分享积极的情感,还在探索、思考中乐于尝试,获得了能力的提升。除了对球有了新的经验,更增强了他们对运动的欲望,关于“球”的探索之旅仍在继续,我们也将以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聆听幼儿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