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片新闻

中五班STEAM游戏案例——搭晾晒架

STEAM项目缘起

本学期我班围绕汉中本地自然环境和田园文化打造了“汉家小院--秋收冬藏”的特色区角,同时紧密围绕课程主题,在秋季进行了有关于秋收的探秘活动,孩子们发现秋天不仅是常见的树叶变黄了,还有水稻成熟了、玉米丰收了、柿子红了、桔子和板栗也成熟了等等,有一次杨梓怡小朋友把从老家柿子树上摘下来的柿子带到了班上并放在了特色区里,但是过了两天,柿子上面长了很多黑色的斑,又过了一天,柿子周围围了很多小飞虫,孩子们发现柿子坏了,大家纷纷谈论“老师,柿子为什么会坏?”“我们想个办法让柿子一直不坏”“可以放在冰箱里”“可以做柿饼,我吃过柿饼”......于是我们一起发现了柿子存储的办法,可是别的实物到了冬天怎样保存呢?于是就生成了“探秘冬藏”的主题课程,孩子们首先进行了风干食物的体验活动,但是食材准备好了,可是没有晾晒架怎么办,于是便生成了“搭晾晒架”的STEAM课程。

STEAM项目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常见晾晒架,了解晾晒架稳固不倒的方法。

2.尝试设计晾晒架,并根据设计图寻找所需要的材料并制作晾晒架。

3.喜欢参与制作和科学探究,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S 科学

认识了解常见晾晒架,了解晾晒架稳固不倒的原因。

T 技术

设计晾晒架,并学习为绳子打结的方法。

E 工程

尝试用合适的材料搭建晾晒架,晾晒架基本稳固。

A艺术

为风干食物设计包装袋。

M 数学

比较晾晒支架腿的长短,保证晾晒架的稳定性。

STEAM项目实施过程

1.初步设计豇豆架

晾晒的时候发现没有晾晒豇豆的架子,于是老师就顺势提出:“什么样的架子可以晾晒豇豆?”李星梦说可以用衣架,许思诚说家里的晒被子的架子可以用,还有人说可以直接放在四楼地上的草坪上,张嘉瑞说班上表演区挂衣服的架子也可以用,大家观察了挂衣服的架子,可是衣服没有地方放,于是老师就顺势提出了“你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晾豇豆的架子?”“可以!”孩子们积极回应,“可以怎么做呢?做什么样的”,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了不同形状的晾晒架,并拿出纸请孩子们把自己要设计的架子的形状画出来。

2.寻找材料

架子画好了以后,老师继续追问:“用什么做这样的架子?”“我们需要杆子”“哪来的杆子呢?”大家纷纷说家里有,“可是家里的现在带不过来,我们现在就需要晾豇豆,幼儿园哪里有呢?”教师带领幼儿准备去材料室寻找杆子,在楼下经过足球场时黄昀艺突然说器材小房子里面有杆子,在寻找杆子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底座,“需要多少杆子?”我提醒到,大家七嘴八舌的争论,后来我请黄昀艺分享了他的想法,于是大家纷纷效仿,大家发现,三个杆子,两个底座就够了,“怎么把几个杆子搭成一个架子呢?”“用绳子绑住”大家纷纷出主意,于是孩子们又在美工区拿了绳子,到四楼做架子。

640 (1)

3.初步制作

有了底座,杆子插上以后只需要固定上面的杆子,几个孩子不听的喊“老师,快帮帮我,我手绑绳子没法扶杆子”“你们一个人完成不了可以互相合作呀”老师建议,于是几个孩子便互相合作起来,很快问题又来了“老师这个绳子老是松的很,我绑不住”于是老师给孩子们示范了绳子的缠绕的方法,“为什么你们绑不住?”老师提问,“因为我缠的太少了”“因为我使得劲太小了”于是大家又重新缠绕,新的问题又来了,缠绕完了大家不会打结,于是老师又示范了正确的打结的方法,几分钟后孩子们打完结了,但是比较松,老师再次示范(紧紧超绕后一个人把绳子按紧,另一个人为绳子打结,每次打结的时候要把绳子拉到底),于是第二次绳子绑紧了一些,架子搭好了,孩子们赶紧把豇豆晾上去,开心极了。

640 (2)

640 (3)

640 (4)

4.问题出现,积极解决

第二天早上大家去查看豇豆的晾晒情况,发现问题:架子倒了,“为什么会倒?”大家纷纷讨论,张家瑞说“我觉得是萝卜太重了,昨天放上去的时候架子都已经不太稳了”,“我昨天也发现架子有点晃”许思诚说,于是我追问道“那你们要不要重新搭个架子?”大家纷纷想做,于是我们回到教室重新讨论关于做架子的事情。

640 (5)

640 (6)

我们再次观看了不同形状的架子,大家重新设计了新的架子。

640 (7)

640 (8)

新设计的架子到底稳不稳当呢?我建议大家用废旧的筷子绑一下试试。

640 (9)

640 (10)

可是新设计的架子依然会倒。


640 (11)

640 (12)

经过讨论,大家发现了架子不稳当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绳子没有绑结实(换成了更易操作的毛根,并且老师给帮忙绑紧),绳子绑的太高了。在适当改进以后,大部分人的架子还是立不起来,但是张嘉瑞和伙伴的架子模型立起来了,当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张嘉瑞提出他要去试一试,于是罗老师带他和几个伙伴上楼进行了尝试,(罗老师帮忙绑紧了绳子)最终,这个方法让架子立了起来(但是并不稳当),大家于是也按这个方法不断尝试,但是能够稳当的立起来的架子几乎没有,有的勉强能立一会儿就倒了。并且,张嘉瑞及伙伴做的架子还没到下午,又倒了。

640 (13)

640 (14)

5.引入新经验,再次尝试

(1)新经验引入。

架子为什么还是会倒呢?于是我们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三脚架,孩子们发现,三脚架可以稳稳的立在地上,“为什么三脚架可以稳稳的立在地上不会倒下?”孩子们认为是因为多了一条腿,我们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且把三脚架的每个角所在的点连起来,大家发现是一个三角形,于是我们引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科学概念,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640 (15)640 (16)

(2)新经验的初步尝试

接下来当我们再问幼儿,你有什么办法把之前不稳当的架子变得更稳当,“多加一条腿就行了”孩子们的答案几乎一致,于是我们又让孩子用筷子模型进行了尝试,这一次,所有的模型几乎都变成了三条腿,可是有的孩子的还是立不起来,为什么呢?“它会往边上倒”几个孩子说,“为什么会倒,你们仔细观察”“因为这个筷子的腿有点短,其他的有点长”杨梓怡说到,“那这三条腿的长度要怎样才不会倒?快试试”于是大家又调整起来,“你们怎么调整的?”我们问孩子,“我们把筷子绑一样高就行啦”可是怎样才能保证一样高呢?张嘉瑞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做法,把三个筷子头对齐,然后挨在一起绑紧,然后再分开,这样就稳当了。李佳骏说可以用指头把每一个筷子比一比也可以,于是我建议他换一个别的东西,他找了一会儿用一个积木的长度进行了比较,但是比过以后就会找不到,我给他了一支水彩笔,他做了记号,这样三根筷子的腿基本就一样长了。赵家和、黄昀艺、张嘉瑞、许思诚等几个孩子做完以后还积极的帮助其他人,过了一会,大家的筷子模型大部分都成功了。

640 (17)

640 (18)640 (19)

640 (20)

(3)再次搭建

于是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去楼顶拆了之前倒下的架子重新做了起来,制作过程中同样因为杆子腿长短的问题,导致架子依然不稳,于是我们带领孩子围绕“有什么办法让三个腿的长度一样?”进行讨论,孩子们用制作筷子模型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很快晾晒架便做好了,豇豆、萝卜等风干食材终于又有地方进行晾晒了。

640 (21)

640 (22)

6.设计包装袋

风干食物做好了,怎样装回家呢,教室里没有多余的袋子,孩子们觉得可以用纸包着带回家,于是老师给孩子们看了装干货的商品,大家萌发了想做包装袋,美美的把食物带回家的想法,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折叠了包装袋,并且设计了精美的图案。

活动总结与反思

1.活动总结

项目初期,孩子们任务意识和目标意识明确,因此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能一直朝着目标不断努力,遇到问题,教师允许孩子试错,并引导鼓励孩子发现问题,不断调整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幼儿的主动发现学习,也有老师的新经验的引入,因此,活动能顺利真实有效的开展。

2.教师的总结收获
  (1)观念的转变:树立了更加科学的儿童观,幼儿良好的设计、制作等能力让我更加相信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让我们敢于放手。
  (2)对STEM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为了更好的推进项目实施,我们翻看了很多关于STEM方面的理论和案例,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STEM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及对未来人才培养的作用,了解了STEM跨科学整合式的教育方式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的实施路径和更加优化的开展方式,积累了一定经验。
  (3)教师自我定位更加清晰。
   在本STEM项目化学习中,我始终能做到以“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带领幼儿一起面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孩子们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整个项目的实施,真正做到了放开手,用心听,仔细看。

3.反思与展望

(1)总结经验,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和行为持续推动STEM教育活动的开展,探索STEAM教育在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不同路径下的实施方法。

(2)注重面向全体儿童的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关注个别儿童在STEM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活动兴趣等方面的发展。激发幼儿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3)重视幼儿活动评价,巧用“评价量规”,让孩子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都被看见,评价维度更加具体、细致、全面,评价的目的不仅是看孩子的学习效果,也关注孩子的参与度,情感态度、兴趣取向等非能力认知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