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优秀教师

“行走在成长的路上”——万芸老师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小四班的班主任万芸老师。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让我能静下心来梳理和分享自从当班主任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小班孩子刚入园有分离焦虑,作为一名新手班主任,也有“班主任”焦虑,加之自己本来是一名“社恐”,突然要变成班级中的“显眼包”,心里不由生出胆怯之情,担心没有经验做不好班级工作,担心协调不了与家长的各种关系,担心引导不了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直到小班入园亲子体验活动前,我都在反复追问自己,我能组织好这次活动吗?我能和初次谋面的孩子们拉近距离吗?我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吗?我恐慌过,忐忑过,担心过,但我知道年轻、愿意学习就是我最大的优势,也感谢这个过程中我多次请教的、有丰富管理和教学经验的老班主任们和园领导们,班级的搭班老师蒋老师和高老师,她们给予我很多帮助与指点,使我这只“小菜鸟”在晋级路上完成不同的“打怪”任务,慢慢蜕变,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接下来我就以一封信的方式打开我这次的分享之旅吧。

一、纸短情长:我们的爱从这里开始

小班开学初,我们和孩子、家长只是初见,对彼此都不了解,通过新生家长会,家长可以初步了解我们老师和幼儿园,但对于孩子,我们却只能通过后期的相处慢慢了解,为了加快对孩子的了解,拉进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的距离,尽快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我们在小班新生家长会中提出了“一封信”的方式,家长可以给老师写一封关于自己孩子的信,里面可以包括孩子的姓名、小名、爱好、日常行为习惯或者孩子与家人的照片等等,利用一封信的方式加快、加深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与配班老师不同的是,当班主任后家长有事第一时间会跟班主任沟通,于是看着家长们一字一句间写满了孩子“紧张时会出现什么动作”“有喝牛奶的习惯”“喜欢将心事埋在心里面”等等细节,我深深感受到了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作为班主任的压力,真的是事事是小事,事事又是大事!整理好信息后与搭班老师共享之后,用我们专业的知识及经验,对应了解到的每位幼儿的信息,快速地找到适合孩子特点和习惯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逐步缓解入园焦虑情绪,也让家长减少担忧,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从这之后,我和家长的每一次聊天与沟通,都会更加关注其间的细节,我会记下来哪些孩子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体弱儿?哪些孩子容易积食等等,以便后期在班级管理时更加清楚地了解家长和幼儿的需求,常常在睡之前脑海里过一遍今天班上的工作是否顺利?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哪些孩子哪些方面明天需要格外关注?再翻一遍消息列表,看看是否还有哪些家长的信息没有回复和沟通,在这日常总结和复盘的过程中,让我有了更多查缺补漏的机会,也逐渐让家长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事事有回应”的踏实。

二、且思且行:与孩子共成长

也是从这一封信开始,我们慢慢走近孩子。在小班初期,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常规习惯的养成,此时,即便有搭班老师的帮助,但自己仍然会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总会回顾之前和其它老师搭班中的经验和做法,但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照搬以前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本班的孩子,比如在排队时光用口头的指令无法让孩子领悟到秩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探索与实践之后,我和搭班老师商量通过贴标识帮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逐渐孩子们形成秩序感。待幼儿熟悉老师、同伴和幼儿园生活后,我们开启了值日生管理模式,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按照学号轮流当值日生,考虑到孩子年龄差异,我们从年龄大的幼儿开始依次按照学号往后轮,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值日生工作。我深知作为一名班主任,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能力强的孩子就带一带能力弱的,不会的地方就慢慢学习,耐心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是双向奔赴,我们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值日生的职责,也让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多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公平性。孩子也特别喜欢在班级中展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小伙伴的肯定,回家后还能和爸爸妈妈分享,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责任感。在面对个别有个性的孩子时,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给足他安全感。如班上有个孩子对幼儿园比较排斥,不与老师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常常将自己包裹起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主动和搭班老师、家长沟通商量,从心理学角度中了解到这样的表现是一种“缄默反应”,于是我们给孩子时间,在有意无意中一步一步走近孩子,从而慢慢打开孩子心扉,不再是一只小刺猬躲避着我们。从刚开始的排斥到现在的接受和不时的主动分享,都让我们感到欣喜与感动,相信在未来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看到孩子更多的变化。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关注到不同孩子的方方面面,出现问题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三、双向奔赴:让孩子成长看得见。

家园沟通方面是一直令我比较头疼的事情,怎样能取得家长的配合与信任,我从刚开始只会和家长空讲一些理论,不会掌握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到后来自己看蒋老师、高老师与家长如何沟通,看秦老师、杨老师等如何和家长交流,慢慢地我掌握了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在面对家长时提醒自己坦诚相待、不慌不忙,用理论和实际例子与家长沟通会让家长更理解更信服,同时,我也会在家长群里分享一些班级日常的活动、孩子的进步、主动私聊一些家长孩子的情况,让家长知道老师对孩子的关注。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说:“因为孩子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很多时候不怕大家多说多问,就怕大家少说少问。”我们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如果老师没看见消息,可以发第二遍第三遍,或者打电话都行”,只要老师看见了,就一定会回复,所以家长的消息我们都会回复,从言语和行动上给家长安全感。同时,我们采用照片直播、视频直播等形式经常向家长直播我们的各种活动,让家长从不同形式中参与到活动中来,另外还利用QQ相册、QQ文件夹等共同上传孩子的资料、分享科学育儿知识、运动视频等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

四、相辅相成:一起共育花开

不管哪个学段,一个班级所有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级所有老师的努力与配合,幼儿园更是如此。我一直都很认同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不管是以前当配班老师,还是现在当班主任,我认为三个老师在一起,不仅是同事、搭班伙伴,更是家人,一定要多沟通、多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班级蒋老师和高老师都有班主任经验,每次当我遇到困惑时,她们都能积极给予真挚的建议和帮助,使得我能快速成长,掌握不少跟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之前因为个人性格原因羞与向他人开口和请教,总是一个人冥思苦想,埋头瞎干,走了很多弯路,后面我感受到自己毕竟缺少一些经验,在做事想问题方面没有那么面面俱到,于是我会主动向班级老师和其他老师沟通请教,碰撞出更适合本班级的建议和做法,在遇到一些难以决策比较纠结的问题时,问问有经验的搭班老师,帮助自己明晰问题的所在,这样积极地沟通让我们工作更顺利,更开心。正是因为大家的无私付出、共同配合,我们的班级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也将不断提升自我,和班级老师开创更多班级的精彩。

最后,此次分享以一封信开头,那么便以给自己的一封信结尾。

枫不经霜叶不红,成长就是一个苦乐并存的过程,感谢班主任这个“身份”,感谢幼儿园给予的各种平台,让我有了成长的更多可能,我曾因自己稚嫩而不敢尝试,也曾因工作繁忙而想逃避,但都在身边老师的鼓励下、对这份职业的坚持和热爱中一点点克服自己,挑战自己,督促着自己成长。愿未来的自己像孩子一样时刻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热情,带着感恩之心、进取之心,不断求索,不断总结,让班级工作更加顺利进行,让孩子更加快乐、全面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