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家庭教育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探讨》
发布日期:2024-08-21 15:05:11 来源: 点击次数:0
王依杨,毕业于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现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汉中市幼儿园心理健康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始终秉承着“让星星撒满整个夜空,让孩子填满整个心胸”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快乐成长。
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孩子一生良好性格的养成和积极情绪的获得离不开优质的家庭教育和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儿童最早的抚养人、教师、模仿对象,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通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来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孩子情绪不佳时父母的4个错误策略
1.强行制止孩子哭
有时候孩子哭,真的让人很心烦意乱。如果是在公众场合,父母更觉得周围无数的眼睛都盯着自己,很容易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哭:“闭嘴,不许哭了!”“哭吧,不要你了!”而这样的话往往会产生反作用。
2.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很多时候大人会觉得孩子只是为了这么点小事,实在是不可理解。父母可能想安慰孩子,却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不就是别人不小心碰你一下吗?别那么多事啊。”也许孩子听了父母的话,会默默不语了,实际上他心里并不认可,会把负面的情绪积压在心里。
3.在公众场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当孩子心情不好、反应激烈时,大人如果当众斥责孩子或者大声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孩子反而更不愿意说了,会觉得大家都在关注自己。有时候,爸爸妈妈只重视制止孩子的情绪,不重视宣泄、表达与调节。
4.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当幼儿情绪不佳时,父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被幼儿园的小朋友欺负了吧?也许孩子确实在和小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摩擦,被人推了一下,或者自己不愿意让人碰的玩具,被别人拿着玩了。但如果在解决孩子情绪问题时一再询问:“是不是有谁欺负你了?”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换位思考,缓解情绪问题,反而会让孩子间因误会而发生的矛盾升温。
二、帮助幼儿情绪调节的4个有效策略
1.允许孩子哭一会儿
有时候,孩子自己哭一会儿就好了。如果孩子的哭不会干扰他的正常生活,也不影响他人,这时候不需要外界太多的干预,也许父母只需要坐在他旁边,搂着他,告诉他:“你很难过对不对?没事,哭一会儿吧。”这时默许他哭泣是发泄情绪、调节情绪的办法之一。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很快恢复过来,特别在父母的理解下,他能尽快过渡到正常状态。
2.及时识别情绪,了解原因
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故意不理会他,除非他是用坏脾气来要挟大人。孩子情绪不好,特别是将情绪表现出来时,更多是想获得成人的关注与理解。问问他为什么会生气,有时候,只要他说出来了,他就会觉得好多了。可怕的不是有坏情绪,而是坏情绪被积压在心里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引导孩子去表达。
3.提供调控情绪的多种办法
深呼吸,然后数10下。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孩子都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恢复到平稳状态,再来进一步解决问题。问题是情绪发泄的源头,最后还是要回到问题。调控只是为了避免极端的事情和过于负面的心理。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主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彼此相互交流自己的心情,如我今天很开心、我今天有点不高兴、我今天很难过等,既给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又为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4.关注解决策略,弱化情绪中的负能量
当孩子的消极情绪是因摩擦而发生时,父母可以帮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乐乐也想玩你的小汽车,是因为你的小汽车太好玩了。你告诉他,玩5分钟就要还给我。”“乐乐有一把手枪,还可以闪光呢,你要不要和他换着玩?”当孩子发生负面情绪时,一种模式是父母在旁边说谁谁不好,欺负我们,即追责模式,着眼于情绪发生的原因。一种模式是父母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帮他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即问题解决模式。显然后者更适用于因摩擦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的缓解。无论是夸孩子会挑选玩具,还是让孩子互换玩具,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弱化情绪中的负能量,以积极的视角来应对困难。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来代替抱怨与哭泣,孩子会获得消除负情绪的新能量。
三、应对消极情绪的具体方法
1.宣泄法:引导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幼儿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还很弱,如果不加以引导,使消极情绪郁积在心中得不到宣泄,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当然也不能不加控制地宣泄,而是要家长做科学的积极地引导,教给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给孩子宣泄的时间和空间,用心倾听,给予孩子关爱、理解和疏导。
2.游戏转移法:当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时,鼓励孩子进行游戏,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在游戏中提高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的情绪,并且消除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3.暂时回避法:成人对儿童某些行为和情绪的关注,会提高这些行为和情绪再次发生的频率。因此,对幼儿的某些消极情绪,家长采取回避的方式更能减少它的发生。比如:当幼儿因某些不合理要求达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时,家长可以假装没看见,不予理会,因为此时越理会越会让幼儿觉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成为他日后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4.积极引导法:引导幼儿从消极情绪向积极情绪转化,教给孩子用积极的心态看问题。例如:笼子里的小鸟飞走了,孩子非常难过,妈妈告诉他小鸟也想自己的妈妈了,它飞出去跟妈妈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样孩子也为小鸟感到高兴,不再难过了。事物都是有两面的,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往好的一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