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学会共情》
发布日期:2024-08-24 16:45:32 来源: 点击次数:0
教师简介
杨瑾,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中共党员。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张晓辉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先后荣获“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汉台区优秀教师”“汉中市幼儿园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倾听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用心呵护每一颗幼苗,静待鲜花绽放。
共情指体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另一个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并给予他积极情绪反应的能力。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儿童共情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培养其社会情感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共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源,对其攻击性行为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儿童共情能力较低或者共情能力的缺失会导致其出现欺辱、攻击等反社会行为。儿童共情的发展对其社交技能、情感管理以及人际关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共情能力的培养对儿童情感和社交发展非常关键,而父母和教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双方共同努力时,他们可以为儿童共情能力的发展提供更为综合有效的支持。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
1.鼓励表达情感。家长和教育者应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他人的情感。例如,当孩子感到高兴或难过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教导他们如何回应他人的情感。
2.教授孩子共情的技巧。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共情技巧,如积极倾听、开放式提问和同理心的表达。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孩子练习如何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
3.要以身作则。家长和教育者应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共情技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极倾听、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为孩子树立榜样,教导他们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共情技巧。
4.创建支持性的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例如,通过营造鼓励情感表达的家庭和学校氛围,家长和老师应对孩子的情感反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共情能力是理解和回应他人情感的重要技能,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互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提升孩子的共情能力。
1.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
创建不同的情境,让孩子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他人的感受和反应。例如,模拟好朋友丢失了心爱的玩具的场景,孩子可以扮演好朋友并表达他们可能的感受。鼓励孩子扮演不同的人物,如朋友、家长、老师或陌生人,通过这些角色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孩子可以扮演老师,体验教学中的压力和满足感。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孩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反应,从而增强共情能力。
2.阅读和讨论故事
选择合适的书籍,为孩子选择包含丰富情感描写和复杂人物关系的故事书。经典童话、现代儿童文学和青少年小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在阅读过程中,与孩子讨论书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例如,问孩子“你觉得这个角色现在感到怎样?”“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通过阅读和讨论故事,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情境中的情感反应,并学习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回应他人的情感。
3.鼓励表达和倾听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教他们用语言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情绪。例如,让孩子每天分享一天中的高兴和不开心的事情。教孩子如何成为积极的倾听者,包括保持眼神接触、点头和回应对方的情感。例如,当家长和孩子交流时,示范如何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通过表达和倾听,孩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也能学会如何尊重和回应他人的情感。
4.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
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参与的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如帮助老人、参加环保活动或为流浪动物提供帮助。活动结束后,与孩子讨论他们的感受和经历,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他人情感的理解。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孩子能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5.引导解决冲突
创建一些模拟冲突情景,让孩子练习如何处理和解决冲突。例如,模拟两个孩子争抢玩具的情景,指导他们通过沟通和妥协解决问题。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冲突时,与他们讨论冲突的原因、各方的情感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导解决冲突,孩子可以学习如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共情能力
6.示范共情行为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展示如何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例如,在家庭讨论中,示范如何倾听和关心家人的情感。当孩子表现出共情行为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强化这种行为。通过示范和正面反馈,孩子可以从家长的行为中学习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共情能力。
7.教授情感词汇
教孩子丰富的情感词汇,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和他人的情感。例如,通过游戏或绘本,让孩子学习和使用“开心”“生气”“沮丧”“激动”等词汇。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用学到的情感词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他人的情感。通过教授情感词汇,孩子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情感,从而提高共情能力。
总之,在0~6岁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共情能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更是对孩子未来学业和工作全方位发展的关键。从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自信和社交能力,到促进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升职业竞争力,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心理健康,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全面发展。通过鼓励表达情感、教授共情技巧、创建支持性的环境以及以身作则,家长和教育者应当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