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专题】——争做时间管理小主人(第一期)
发布日期:2025-01-20 16:10:25 来源: 点击次数:0
孟迪,中共党员,教育硕士。陕西省第八届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美术一等奖、综合三等奖获得者;汉中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大班的孩子们即将步入小学,幼小衔接的问题时时刻刻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因此,我们也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开展着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
本期内容是帮助幼儿能够了解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也让爸爸妈妈通过具体的方法与策略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做时间管理的小主人。
时间观念的建立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在“生活自理”部分提到,要让幼儿“有初步的时间观念,做事不拖沓”,应“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因此,入学前要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
建立时间观念的重要性
幼儿的时间观念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能有效利用时间,帮助自己决定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并通过提前规划,让自己及时得到提醒和指导,减少可变性,提高效率。给幼儿建立时间观念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性和自制力。这对幼儿后继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听听老师怎么说
一、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对时间的概念
3-4岁的孩子随着言语能力和认知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时间概念,能够将时间具体化,知道早上、中午、晚上。
4-5岁的孩子对抽象的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区分出昨天、今天、明天,甚至理解未来一词。
5-6岁的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更具体,在这一阶段应该教孩子认识时钟,正确区分秒针、分针、时针,掌握具体时间点。例如,几点几分该上幼儿园了,几点几分是上床睡觉的时间等,通过对时间定义和形成规律的认识。
二、帮助幼儿认识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成人要做的是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具体的事件让幼儿们认识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三、借助闹钟或者沙漏,采用计时的方式提醒幼儿做事不能拖拉
幼儿对时间长短的认知,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会的。可以用闹钟、沙漏等可见的时间物进行计时游戏,让幼儿切身感知时间的长短。这样幼儿乐在其中,积极参与互动游戏,幼儿渴望赢得比赛的同时,会努力提高效率,这样磨蹭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掉。
四、制定作息时间表,限定时段,约法三章
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会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有节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做事效率。给幼儿限定每日早晨穿衣、洗漱、吃饭等消耗的时间段,并做一个简单的记录。同时,定期分析幼儿花费时间的实际情况,适量地缩短时间,将穿衣、洗漱、吃饭等消耗的时间控制到理想时间段,再制订作息时间表,坚持下去,等到幼儿习以为常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会建立时间观念。
看看幼儿园怎么做
1.认识时间
认识时钟上的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了解它们的特性。
在操作中认识整点和半点
明白时针、分针分别代表的含义
从而能够自主看时间
知道什么时间进入什么活动
2.体验一分钟,让时间可见
充分感知一分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遵守时间约定,珍惜时间。
一分钟游戏
一分钟跳绳挑战
跳绳是大班幼儿及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体育技能,挑战一分钟能跳多少个,不仅可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还能锻炼全身肌肉。
“一分钟利用好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切身感知体验后,孩子们的做事效率更高了。
3.时针转盘游戏
幼儿能正确认识整点和半点
来说一说几点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将时间与自己的活动相连接
4.小学生活棋
幼儿通过自制棋盘游戏
了解小学生从早上起床到入睡
一天的时间线
数独挑战
借助沙漏
采用计时的方式
激励幼儿更快的完成数独闯关挑战
5.充分利用过渡环节
在一日活动中强化幼儿的时间概念。
利用晨间锻炼签到环节
让幼儿自主记录来园时间
激励幼儿每天按时来园不迟到
阅读《老狼、老狼、几点了》
利用散步时间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时间、数字的顺序
6.制定时间清单
按规定有规律的生活。
制定离园后清单
让幼儿自主规划离园后的时间
制定在园、在家“我的一天”时间表
几点做什么事情
多长时间完成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在生活中感知认识时钟
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已有所提高,但对于时间的感知仍比较模糊。家长可以从身边的物品开始,与孩子们一起认识周围常用的计时工具,如:手表、时钟、秒表、沙漏、计时器等。借助孩子们最熟悉的物品、最能理解的语言、最感兴趣的事情感知时间,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向孩子渗透时间概念。
2.实践中形成时间概念
高效学习的其中一个前提就是:孩子的时间感知能力。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亲子小游戏,感受和体验时间的长短。
游戏一:乌龟或兔子
需要物品:计时器、表
游戏步骤:
1.早上穿衣服,邀请孩子玩时间记录游戏,孩子穿完衣服告诉他今天用了几分钟;
2.通过一段时间的一个统计数据,可以跟孩子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你可以说宝贝,今天是小兔子,因为穿衣服用了4分钟,比昨天快了1分钟。反之,如果动作慢,花费的时间多了一点,那就是乌龟。
Tips:慢慢孩子就会知道他的行为和时间之间有一个快慢的联系,通过他的行为去感知时间的存在。
当然,不止穿衣服,我们还可以延伸到吃饭、洗澡、收拾玩具书包等事情。孩子理解感知时间无时不在,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做更多的时间启蒙游戏。
游戏二:规定时间内整理书包
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小书包,孩子将铅笔盒、日记本、任务本、水彩笔等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整齐有序地装进书包里,尝试在规定好的时间内完成整理,例如:从最初的五分钟开始,慢慢缩短时间,这样为孩子将来步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游戏三:时间挑战赛
需要物品:计时器
游戏步骤:
1.固定10分钟或20分钟,看看孩子能完成多少事情的比赛游戏;2.这样的游戏可以延伸到生活当中,比如:早上起床20分钟,可不可以完成洗漱、梳头、吃早餐等;3.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的时间,有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但有的时候却完不成。
Tips:当我们邀请孩子玩这些时间游戏的时候,孩子就能体验时间和他行为之间的关联了。
3.时间储蓄罐激励幼儿主动完成计划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同购买一个计时器,并和幼儿一起选择、准备一个透明的瓶子或罐子作为“时间储蓄罐”。和幼儿一起制定一份“计划”,明确每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如每天起床不拖拉,15分钟穿衣、洗脸、刷牙;每顿饭在半小时内吃完;每次看电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等。当幼儿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将本次节约下来的时间记录在纸上,并放进“时间储蓄罐”里。每周打开“时间储蓄罐”一次,积累下来的时间可以交给幼儿,让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以此激励幼儿主动完成计划好的事。
4.做好惜时的榜样
请家长从自身做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认真、不拖沓,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作用。避免给孩子贴上“磨叽”“拖拉”等标签, 不要一味催促孩子,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
4.做好惜时的榜样
请家长从自身做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事认真、不拖沓,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作用。避免给孩子贴上“磨叽”“拖拉”等标签, 不要一味催促孩子,避免其产生逆反心理。
时间观念是幼儿形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前提,更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时间观念的建立需要家园配合,需要持之以恒,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引导幼儿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
写在最后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
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
“知识经验的衔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
下一条: 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