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传承国学的途径
发布日期:2016-06-02 16:36:43 来源: 点击次数: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0-6岁幼儿阶段的教育中,普遍借鉴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但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土壤的环境中长大,又显得缺失一些东西。
我认为,缺失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我们作为中国人的文化之根。
我们中国有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化历史,我们的中国画、瓷器、茶文化、汉字等等都是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它们,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着的灵魂血液。从古至今,有多少名篇佳句被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传颂,有多少诗词歌赋从骨子里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灵魂世界。《弟子规》、《三字经》等启蒙著作更是老少皆知的教育法宝,从孩子懵懂入世之时,便耳濡目染地一遍遍接受着熏陶、接受着洗礼,从而向着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迈进。但是现在,这些经典几乎快要被写进历史教科书里了。所幸,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国学教育了。我认为,开展国学教育,绝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风尚”做做样子罢了,而是应该当成一种文化习惯。
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已经习惯了看绘本,习惯了听故事,习惯了“可爱”、“有趣”的儿歌,当教他们朗诵古文时,他们的兴趣并不是那么浓。但是在一些国学堂,在一些从小就诵读古文的孩子家庭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朗诵古文时孩子们的脸上总是充满了一种沉静与自信,同时又不失孩童的朝气。
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 从小班起,就让孩子养成朗诵经典的习惯;
第二、不回避认识汉字,适当地认识汉字是有益的;
第三、尽早让孩子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努力提供条件让孩子去体验;
第四、家园互动,共同为孩子营造好的国学环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教育上,我们总是追着别人在学,却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也一直是别人学习的对象。在学别人前,不如好好地继承,发扬我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文化之根深扎我们孩子心中,相信在未来的成长中,孩子们会因为有了根的给养而成长得更好。
上一条: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下一条: 让我来当你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