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家长工作

墨香盈月 书海泛舟——亲子共读心得(第六期)

亲子共读心得


微信图片_20250709152651

当老师妈妈遇上小书虫

—— 一场双向奔赴的阅读成长之旅

大三班  杨景帆妈妈


作为汉中市幼儿园的教师,我曾在无数个阅读活动中,见证孩子们从翻页时的小心翼翼,到讲述时的眼波流转。但当故事的主角换成自己的孩子洋桃,那些藏在书页间的温度,便有了更立体的触感——原来亲子共读,从来不是单向的引导,而是一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奇妙旅程。

一、声音里的破冰:从“小鹌鹑”到“故事星”的蜕变

洋桃幼年的腼腆,曾让我既心疼又无措。他像株总爱往阴影里躲的含羞草,去超市选棒棒糖时总要攥着我衣角,仰起脸轻声问 “这个可以吗”,遇到熟人会把脸埋进我臂弯,连“阿姨好”都轻得像片飘走的云。小班“故事大王”初选那日,他缩在玩具柜旁,手指绞着衣角,睫毛上挂着晶亮的泪,不敢站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讲那个在家练了很久的故事。

“妈妈,我的声音被妖怪偷走了。”回家路上他吸着鼻子说。我找来绘本《妖怪偷声音》,在家和他玩起“声音保卫战”,我捏着嗓子学妖怪怪叫:“嘿嘿,小洋桃的声音归我啦!”他立刻挺直小身板,把绘本举到眼前,一字一句地念:“我、的、声、音、要、回、来!”有时念得太急,舌头打着卷儿,我们便笑作一团;有时他卡了壳,我就用手指点着图画提示:“看,小松鼠是怎么抢回声音的?”

这场持续了很久的“战役”,在某个晚风轻扬的夜晚悄然迎来转机。他突然举着绘本跑到我面前,眼睛亮得像两颗小星星:“妈妈,我给你讲《妖怪偷声音》好不好?”月光透过纱窗落在他泛红的小脸上,那句“妖怪快把声音还我”,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清晰响亮。后来他站上“故事大王”的舞台,虽然手指还揪着衣角,但声音像春天解冻的溪水,叮咚着淌进每个听众心里。今年的朗诵比赛中,他主动报名讲述《烈火中的邱少云》,虽然声音还有些发颤,但把英雄的故事讲得铿锵有力,赢得了台下一片掌声。

二、绘本剧里的魔法:当“小不点”遇见“白胡子爷爷”

本学期幼儿园的绘本剧表演,是场关于想象力的狂欢。当洋桃举着《葫芦娃》绘本说“妈妈,老师选我演老爷爷”时,我轻轻戳了戳他软乎乎的小胳膊,忍不住笑出了声:“你怕是连葫芦藤都够不着吧。”但很快,我便为这份“轻敌”感到羞愧。他找来晾衣杆当“爷爷拐杖”,特意和我去选购了副假胡子:“妈妈,要这种毛茸茸的才像!”每天晚饭后,客厅便成了“葫芦山”:毛绒玩具排排坐当“葫芦娃”,他拄着拐杖来回踱步,用故意压低的嗓音说:“咳咳...孩子们,快去救爷爷!”说到“救”字时,小拳头还会轻轻攥起。有天他在睡梦中嘟囔:“大娃...用劲...妖精快放人...”凑近看,他抱着“拐杖”睡得正香呢!


微信图片_20250709152654

演出那日,他戴着假胡子,拿着锄头走到台中央,奶声奶气却字正腔圆。这个曾躲在我身后的“小鹌鹑”,此刻像株突然拔节的小树苗,挺直了腰杆,眼里有光在跳。演出结束后,他扑进我怀里:“妈妈,我像不像真的老爷爷?”我替他理了理翘边的假胡子:“你呀,比绘本里的老爷爷更可爱!”


三、书页间的烟火:那些闪着光的阅读日常

现在的每晚八点,是我们家的“魔法时间”。洋桃会抱着一摞绘本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拍着身边的位置说:“妈妈,坐这儿当听众。”从《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温情,到《西游记》的壮阔,他总把故事演成实景剧:讲孙悟空翻筋斗,沙发瞬间变成筋斗云,他蜷着腿蹦跳,说金箍棒,晾衣叉便成了定海神针,在客厅划出呼呼生风的弧线。

读《蚯蚓日记》时,他趴在地板上,托着肉乎乎的下巴,眼睛忽闪忽闪地说:“妈妈,蚯蚓在土里黑乎乎的,是不是该戴墨镜呀?”第二天我发现太阳镜不见了,翻遍客厅才在花盆里找到,他蹲在旁边认真说:“妈妈,我给蚯蚓朋友送礼物啦!”最近迷上《神奇校车》,他用乐高搭了辆会变形的校车,塞进去他最爱的汽车玩具、小飞机。结果下午玩得太投入,一屁股坐上去,咔嚓一声,校车散成了零件海。他愣了两秒,突然仰头大笑:“妈妈你看!这是校车的紧急变形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709152657

四、生长在文字里的惊喜:生活成了会朗诵的诗


现在带洋桃出门,总像揣着本会跑会跳的《儿童百科》。天汉湿地公园的柳丝拂过他的脸,他仰着头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声音里带着柳枝的柔软;火锅店里蘑菇汤咕噜咕噜冒泡,他突然拽我袖子:“妈妈快看!这是《咕噜咕噜涮锅子》里的魔法汤,喝了会变聪明哦!”我煮了白粥,他舀起一勺说:“这粥像不像《粥婆婆的粥铺》里的月光粥?白白的,暖暖的,喝了能做甜甜的梦。”

作为教师,我见过太多孩子因阅读而蜕变的故事,但当自己的孩子捧着书,眼睛亮得像含着星子,那些曾经在教案里写过的“阅读价值”,突然有了滚烫的温度——它不是急着让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诗,而是在翻页的沙沙声里,在角色扮演的笑声里,在把生活与书本勾连的惊喜里,悄悄种下一颗叫做“热爱”的种子。

教育本就是一场温柔的守望,而亲子共读,是家长与孩子手牵手,在文字的土壤里,共同等待那粒种子发芽、抽枝、开花。我很庆幸,在这场旅程里,我不仅是引导者,更是最幸福的见证者——见证我的“小鹌鹑”长出了会讲故事的翅膀,见证那些被翻旧的书页,最终变成了他眼里的光。


微信图片_2025070915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