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教育随笔

浅析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而今,越多越多的教师和家长意识到一个问题:孩子虽然上了幼儿园,但仍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幼儿园的活动乃至对幼儿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尽管每次家长会上,老师都要强调家园配合的重要性,但结果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家长甚至老师并没有用有效的实际行动去做家园共育工作。因为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好,从而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教育。 

下面,我就以我班两位小朋友为案例举例对比说明。 

案例1:反复的“小调皮” 

译译小朋友是我们班男孩子当中相当聪明、机灵的一个。他学新东西时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语言精准,很受老师们欢迎。但当他面对一些自己已经了解的知识或者自己不太感兴趣的活动时,他就会变得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好,非但不听老师指挥,还会故意发出怪声、做鬼脸、接下句等,瞬间变成了令老师头痛的“小捣蛋”。而在平时,译译的表现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时好时坏。有的时候一整天上课、吃饭、活动、入厕等都自我进行得非常好,甚至会成为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而有的时候他又会变得坐也不好好坐,饭也不好好吃,活动不认真参加等等,常常被老师批评。总的来说,译译的行为受到老师批评的多,表扬的少。 

每当译译出现一些比较危险、特别不好的行为时,我们老师总会与他的家长沟通。由于他大多数都是由奶奶接送,我们也就与他奶奶沟通得多一些,而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从他奶奶口中得到的是回应是:“他在家就这样!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你!”交流的结果是:过几天,译译的行为依然是像过去一样。 

分析:①对于译译行为的“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我认为跟他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方式有关。译译比较接受别人对他的肯定,当他觉得自己很棒时,他就会表现得很好去维护“棒”的形象,而当别人否定他时,他就会用“捣乱”“不在乎”去掩饰自己的尴尬,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②对于译译不良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改变、纠正与他奶奶的教育方式与教育态度有关,一句“他在家就这样”既肯定他不良的行为,也有包庇他的不良行为的意味。不良的行为没有得到家长正确的认识,单靠老师在幼儿园去纠正,会让译译对自身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在这种家园教育的矛盾中,译译行为出现“反复”的变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解决:要想解决译译反复变化的行为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家园密切配合,教育态度、观点一致,要求统一,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园环境中成长。其次,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最后,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密切配合老师,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案例2:“睡醒”的“小棉袄” 

康康小朋友是个非常贴心的小男生,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可在我们班的老师看来,康康于他妈妈而言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刚开学的时候,康康才到我们班,我们发现每天早上入园的时候,他都要对妈妈说一大堆话:“妈妈你路上要注意安全,走边边上,过马路要小心,记得喝水,衣服穿好……”妈妈刚要走,他又叫住妈妈说:“妈妈你要……”几乎每天早上,他都要跟妈妈说两三分钟的话,而且每天说话的内容都是许多关心、叮嘱妈妈的话,妈妈却一点笑容都没有。 

一次、两次我们觉得这孩子真贴心。可是时间长了,我们发现有点不太正常,感觉他像没断奶的孩子一样粘着妈妈不放。为了康康身心健康着想,我们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的反应是:“这样也不太好,我们回去教育。” 

后来,康康早上来园时,开心地只跟爸爸妈妈说一声“再见”,便高高兴兴地来到老师身边了,而他的妈妈也微笑着与孩子再见后匆忙地去上班了。 

这件事情过后,我们几位老师发现,康康的自理能力与其他小朋友相比显得很弱。他在吃饭、穿衣方面速度非常慢,常常看着饭、筷子一动也不动,而起床后也是最后一个出午睡房。后来,我们与康康谈话才发现:他在家都是家长喂饭,穿衣也是家长全包。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老师及时与他的家长沟通,建议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 

一阵子过去后,我们几位老师都惊讶地发现康康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感觉他吃饭也懒得吃,穿衣也懒得动,户外活动也是慢吞吞,整个像是没睡醒一样。而变化之后的他,吃饭大口大口的成了我们班吃饭特别好的小朋友,上课、午睡、户外活动都变得很积极,像是梦中清醒了一般,十分精神。 

由于康康身上巨大的进步,老师常常表扬他,而他的脸上也时常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分析:对于康康身上发生的变化,都与家长的教育分不开。因为家园及时的沟通,家长的配合,教育观点与态度的一致,使得孩子成长了一大步。 

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能明显地看出来家园共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在这两个案例中,家长的角色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大,而教师在家园共育中扮演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老师的细心观察、科学指导与家长的虚心接纳、全力配合密不可分。只有家园良好的配合,才能为幼儿营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因此,家园共育对幼儿教育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家园教育是否科学、有效,是否抓住了关键的教育契机,一步一步助力孩子成长。 

希望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重视并用实践去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吧!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上一条: “小厨房”的故事

下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