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分享园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如何应对家庭教育观不一致》

教师介绍

1

龚巧,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汉中市教学能手”“园级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书香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等教育期刊上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如何应对家庭教育观不一致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家庭的小成员就牵动着全家人的心。不管是孩子的父母还是长辈,都想尽办法对孩子好。可有时所谓的“一切为了孩子”,也常常会引发育儿矛盾。

2

相信很多家庭都面临过这样的情况:妈妈说:“好孩子,看完这一集电视剧,咱们就去休息一会,等会我们再看会书。”这时候孩子无助的看向奶奶,因为他知道奶奶会出来救自己。奶奶立马说一句:“孩子想看电视,就让他看吧,老是学习有什么用啊。”妈妈对于奶奶的管教也不好说什么,只能任由孩子继续看动画片,这就是家庭教育不一致。

一、家庭教育不一致


(一)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由于夫妻双方的素质、教养与生活经历的不同,彼此又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协调,以致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个大目标上看法不一致,导致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各有各的主张。

3


(二)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

虽然父母都爱孩子,但对于“爱”的理解不同,投入爱的方式也就不同,导致教育态度不一致:一个施压,一个放松;一个严管,一个袒护;一边是棍棒,一边是防空洞。

(三)出于教育策略的需要

夫妻双方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目标是一致的,但缺乏科学的方法。又想严格管理,又怕孩子受委屈。于是,一个出来唱“黑脸”,以吓唬、训斥甚至“打”为手段;另一个出来唱“白脸”,以哄、劝为手段。这类家庭多数是“严父慈母”的形式。

(四)祖父母同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不一致

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的差异,祖父母和父母对待孩子的希望、要求、认识、情感也常常是不一致的。祖父辈对孩子的教育很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有些祖父母习惯于把孩子同自己小时候或同五六十年代的孩子比,觉得今天的独生子女们“太难管”;二是有些老人由于退休生活的孤独感而把情感完全转移到孙子孙女身上,对孩子过分迁就娇惯。这种情况都容易同父辈在教育孩子时形成不一致的态度。

二、家庭教育不一致的负面影响


(一)导致家庭成员因此不睦

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夫妻不合或婆媳矛盾,都是由于教育孩子所产生的。现在很多九零后宝妈都崇尚科学育儿,但是老一辈人总认为有过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通常插手教育孩子,这从而就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而且孩子看到爸妈因为自己的事情吵架,内心会惶恐不安,甚至会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爸妈的吵架,自己是家中不快乐的来源,从而产生自责、恐惧、焦虑,甚至自卑的情绪。

(二)影响孩子心中对父母的印象

有些爸爸平时带孩子的时候比较佛系,怎么样都行,没有特别的规则意识。可是妈妈则不同,通常对于孩子的要求比较高。这样就会让夫妻之间的育儿观念产生分歧,孩子在两者很难抉择,不论哪一方获胜,都会影响在孩子心中对父母的印象。

4

(三)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双标"

双标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赞成符合自己利益和价值的事情,相反,如果不符合则会反对。如果在一个家庭的教育当中,父母双方的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分歧,很容易就会让孩子有双重标准。也就是对爸爸妈妈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四)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

父母感情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指数。父母双方长期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发生争吵,这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再加上不能够及时的给孩子疏通,不仅会让孩子对于婚姻有阴影,还会使亲子关系逐渐变远。

5

五)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家庭当中,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他往往会觉得胜利一方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长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甚至会颠倒是非。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中,做过这么一个研究,他把自己的儿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持续多年的观察和追踪实验,提出了一个科学的儿童观以及教育观。而这本书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应保持一致性。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仅仅要求父母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只要是在这个家,大家都应该一起遵守。即使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等一些长辈,也应该支持家庭里的教育方式,尽量配合。

三、如何让家庭教育变得一致

(一)家长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

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绝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应该“合”在 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上。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不妥之处,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其他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可取之处,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其他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可取之处,问题在什么地方。

6


(二)确立家庭管理的主导者,其他人辅助

在家庭教育当中应该保持一致性,所以在这里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确定一个管理的主导者。而其他的亲人则加以辅助,这样孩子有了明确被领导的人,就不会拿家庭底线开玩笑。

(三)征求孩子的意见

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很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这对我们改进家庭教育是大有好处的。在学校里,这种方法叫做“评教评学”。

(四)有歧义私下解决,不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

最厉害的父母,不是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做到意见统一,而是他们会暗地里商量分析、仔细斟酌、甚至背着孩子吵一架,直至双方意见统一了,才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

7


毕竟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待他的方式并没有完全的对与错。所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分歧,对孩子来说容易接受教育。

(五)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给孩子营造好的氛围

父母与孩子祖辈之间的教育矛盾,大多是由于隔辈人更疼孩子,甚至于更惯孩子引起的。父母应该在尊重理解祖辈的前提下,作些分析,给祖辈找些家庭教育资料(书报、录音、录像等) ,请祖辈参加家庭会议。不论是90后父母的科学育儿,还是老一辈的传统育儿,在本质上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不能否定一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方式中的优点。只要是能够有助于孩子成长,大家都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相信如果在一个家庭当中能够齐心协力保持一致性,孩子就能够感受这种美好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在用自己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加显著。

8


一旦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保持了一致性,那么在教育孩子上,一定注意方式方法,父母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最好的自己,用正面管教的办法引导孩子。正面管教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不指责孩子本身,只纠正问题

不指责孩子的本身,就是不评判孩子人品,只就事论事。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由于情绪过于激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如果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会因此怀疑自己的做法,从而做事变得畏手畏脚。

2.每一次的惩罚要有一致性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误这个问题时,前后的态度不一致、并且喜欢随意惩罚,这样的方式孩子会感到更加愤怒和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次的行为,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就是孩子永远不会吸取前面的教训,只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时,一定要保持一致性。

9

3.采用温和坚定的态度教育孩子

父母在对待孩子犯错误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交谈。这样是可以直接有效地避免矛盾的产生,也能让孩子在冷静当中进行反思并改错。

相信家长如果能够建立这么一个正确合理的逻辑结果,并加以认真的实施。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这样孩子才都能够按照正确的道路进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