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分享园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疫情当前,如何做好幼儿心理防护

教师介绍

640 (32)

秦欢欢,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中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汉中市幼儿园骨干教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曾先后荣获汉中市学科带头人、汉中市教学能手、汉中市优秀教师、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青年学习标兵、汉中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氛围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疫情当前,如何做好幼儿心理防护

新冠疫情再次反扑,来势汹汹,疫情这一危机事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疫情防控环境下,人们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尤其是幼儿群体,与成年人相比,幼儿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父母不仅要做好幼儿的身体防护,更要注意幼儿的心理防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在疫情期间出现心理问题呢?遇到幼儿心理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640 (2)

幼儿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紧张焦虑

幼儿对疫情会产生好奇,同时对于不了解的病毒、生病、死亡会产生紧张和焦虑,大量新闻报道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焦虑不安。即便不能理解何为疫情,但孩子可以敏锐察觉到家长不自知的情绪起伏,从而产生情绪问题。

2.烦躁、消沉、易怒

幼儿不能入园、不能外出,无法和小伙伴一起玩等,导致幼儿生活节奏被打乱,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家长长时间无缝隙的与孩子在一起,不仅需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还需要安排他们居家学习、游戏等,容易和孩子们产生冲突和矛盾,引起情绪的激烈变化。

3.和父母相处时间过长,亲子关系失调

因疫情原因,幼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较之前上学相比大大增加。如果亲子沟通的渠道不畅,就会因为学习、日常生活、甚至看电视、玩游戏时间长短而产生冲突。若双方言语不当,不能做到换位思考或相互理解,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恶化,产生亲子关系的失调。

640 (3)

如何做好幼儿的心理防护?

1.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

父母要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面对疫情不要过度焦虑及紧张,注意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疫情时期要有爱心,邻里之间相互关照,互帮互助。可以和孩子讲讲正面的故事,给孩子建立学习的好榜样,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道德感。

2.正面、形象地解释疫情

父母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简单清晰地告知病毒和疫情的相关信息。

对于幼儿,家长可以用形象趣味化的方式,比如说把病毒比喻成“来攻击人的坏蛋”,把疫苗比喻成“卫兵”来解释病毒和疫情。

家长也可以借助网上发布的一些绘本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病毒、疾病的相关知识,利用有趣的漫画讲解人体如何跟病毒“战斗”,让幼儿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对健康的危害等,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幼儿如何自我保护,让孩子能简单清晰的正确认识疫情,减轻其恐慌、焦虑等情绪。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通过规律的生活放松全家人的心情。时间表包括:幼儿学习的时间、充足睡眠的时间、娱乐及居家运动的时间。安排不要太细,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时间。

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家庭娱乐活动。家长可以主动邀请孩子一起做游戏、共同打理家务,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每日愿望清单,比如一些亲子小游戏:做手工、画画、做美食、养植物等,建立常规作息学习时间表,合理科学使用电子产品,与孩子一同享受当下的生活,让生活更精彩。

4.多沟通、高效陪伴

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不因工作缘故忽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尊重孩子独立和独处的需求,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少一些管教,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多听听孩子的“唠叨”,不急于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评论和矫正,即使孩子有一些不恰当或不正确的想法,也可以慢慢去引导,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学会关注幼儿的情绪问题,对于轻微行为问题表现的儿童,不要忽略也不要过度关心,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学会控制情绪。不让疫情话题过度出现在生活中,多关注其他开心的话题,但要及时回应孩子的疑虑,根据幼儿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做出适宜的回答。

64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