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遇上 “叛逆期”的孩子,你应该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2-05-22 14:25:33 来源: 点击次数:0
教师介绍
刘静,女,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先后获得“汉中市十佳最美女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书香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等教育期刊上发表,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她的家庭教育理念是:用真诚的心去温暖孩子们,伴随他们成长!
遇上 “叛逆期”的孩子,你应该这样做
“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娃去哪了?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时刻?
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有!
你说东,他偏往西,就喜欢跟你对着干,专做父母不喜欢的。说不得骂不得,脾气特别大,对父母越来越不耐烦,顶嘴,甩脸,拒绝交流沟通。这样的“相爱相杀”时刻,时不时就会上演,气得老母亲肝儿疼。
本以为“叛逆”是青少年才有的代名词,万万没想到,比想象中来得更早一些。其实,叛逆在一个人的幼儿时期就开始,期间都会表现得很逆反,但若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那么,就不用苦恼怎么管教了。
“叛逆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说法,代指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说到叛逆期,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青春期叛逆。但其实,孩子是有三次叛逆期的。
✦2-3岁,第一叛逆期,也称为“宝宝叛逆期”。可怕的Terrible two,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典型症状:什么都说不!
衣服穿不上,不穿了!
宝宝吃两口鱼肉?不要!
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对周围世界产生探索冲动,初步有了“自我”与“需求”的概念。
✦6-8岁,第二叛逆期,也被称为“儿童叛逆期”这个时期,像贪玩、赖床、做作业拖拉、故意惹祸……这些让大人头疼的行为,都是他们逆反心理的常见表现。
还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顶嘴,你说一句,他能回你十句,还说得头头是道。这个阶段主要是因为孩子逻辑性正在变强,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所以才会和我们辩论、抗争。
✦12-18岁,第三次叛逆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青春期叛逆期”
这个年纪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既独立又依赖;敏感又逆反心理,很多话不爱同家长说,情绪波动也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冲动不理性,犹如一匹野马,你越想拴住他们,他们越是狂奔。不管你家孩子现在是处于哪个叛逆期,相信都感到很头痛吧。但当你用对方法走进了孩子,孩子也就变得不那么烦人了。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最忌讳这两件事。在说该怎么做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要避开哪些管教方式,以下这2个常见招数,越用越糟!
一是忌恐吓和暴力
不管孩子多大了,恐吓和暴力永远是下下策。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尽量少用。尤其是暴力,这是最短、平、快的做法,一开始肯定有用的,但几次以后就会失效。
而最糟糕的是,时间久了,父母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严厉。与此同时,随着孩子长大,反抗必然越激烈。我们常见那些糟糕的亲子关系,莫不都能见到幼时受到暴力教育的影子。
二是忌叨叨不绝
绝大多数家长可以意识到暴力管教不对,但却很少有家长能注意到,唠叨也是亲子关系中的一剂“慢性毒药”,长期以往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以及对家长的不屑和鄙视。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说说处在幼儿园时期的第一叛逆期,幼儿有哪些行为?老师和家长该怎样应对?孩子又为什么会叛逆?
一 、叛逆期的行为
其实幼儿时期的叛逆行为并不复杂,主要的表现就是不听话,一般就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喜欢说“不”,每天都在“你让他往东,但他非要往西”的状态,和家长唱反调才行。而也有的孩子会出现暴力行为,当你制止他做一件事,或拿走他手中的玩具时,他就会肢体反抗,甚至拳打脚踢。
二、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处于叛逆期,你会怎么办?是棍棒加以强行制止,还是无休止的跟在孩子身后唠叨?其实想让孩子快速度过叛逆期很简单,就是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过于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的孩子,尝试在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他们是在通过观察然后用并不系统化的语言去表达,其实这是孩子在学习的一个过程。他们渴望表达自己,不情愿受父母“摆布”。
家长这样应对
1.转变说话语气,由命令变请求
跟叛逆期的孩子交流,语气上要非常注意,同样的事情,如果转变语气表述的话,效果会完全不一样。比如,当你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时,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因为孩子听到命令后可能会消极反抗,这时,我们就要变命令为请求。“可以帮我去做一件事吗?”“哇,这里这么乱,可以帮我一起收拾起来吗?”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常乐意帮助人的,当他听见你的请求后,就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你。
2.制定规则,减少啰嗦和废话
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听话时就容易啰嗦个不停,实质上,啰嗦只是无用功。我们可以在做事前跟孩子协定好规则,当孩子不按规则办时,我们也不唠叨,就由他去,等他尝到不守规则的后果时,自然就会改正。
譬如,有的孩子吃饭爱玩玩具或看电视,我们可以跟孩子饭前制定规则,到时间就定时收碗筷,如果谁吃的不认真,磨蹭墨迹,饭就没了,只能挨饿。当孩子真的看到由于自己吃得磨蹭而饭被端走时,下次就会修正自己的的行为,比唠叨一百遍绝对有效!我们也不要担心会把孩子饿坏,因为孩子饿了就会主动进餐。
不要忽视孩子的单向思维。第一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比较单一,统称为“单向思维”。他们想事情不会想得太复杂,脑袋也不太会转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大多时候容易和家长的观点相悖。遇到孩子这种不能逆转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学会冷静处理。不要着急去和孩子理论,静观其变最好。
家长这样应对
1.玩个小心机,主动让孩子选择
“你马上去洗手”“你最好现在就去。”当我们想让孩子去做某事时,往往会这么说,但是效果呢?不容乐观。减少命令式的语言,给孩子出一道选择题。“你是想先收拾呢?还是想先吃饭呢?”在这样的选择里,孩子只能二选一,而无论他选哪个,都是我们想要让他去做的事。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也会感到被尊重,因为供他选择总比直接命令更好。
2.少较真,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跟孩子较真,其实是一件劳心又伤身的事,试想,正处于情绪中的孩子,怎能听得进去你所讲的道理呢,相反只会让你越讲心理越火大。因此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是犯倔时,不妨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
家长要尝试着寻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跟孩子展开聊天,将孩子一心想做的事,想要的玩具,或者非要实现的想法给转移了。注意力转移法,家长要学会灵活运用。当孩子正在闹情绪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太理想时,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暂时给自己一个寻找方法的间隙,同时也避免了激起孩子的倔强的心理。
3.给孩子缓冲的时间
当我们不想让孩子继续某件事时,往往会立即打断他,在身处叛逆期的孩子看来,这样不会让他妥协,甚至让他更加恼火。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当我们想让他结束某件事时,可以这么说:时间不早了,在玩五分钟我们就要睡觉哦。孩子听到后,就会有一段反应的时间,就不会特别抗拒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出生的时候,孩子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浑然一体。2岁以后,孩子开始萌发有自主意识,开始发现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叛逆期也就随之而来了。就像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0-6岁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婴儿就永远无法形成自我,最后也无法走出自我。
希望家长们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理解他们那些行为的含义。让他们在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爱的同时,也明白有规则的束缚,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