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幼小衔接之合理安排时间》
发布日期:2023-03-19 09:50:30 来源: 点击次数:0
家教基地
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
教师介绍
陈芳,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骨干成员。先后荣获“陕西省第七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汉中市学科带头人”“汉中市师德先进个人”“汉中市优秀教师” “汉中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先后3次参加陕西省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二、三等奖,参加幼儿教师保育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汉中市“名师大篷车”培训专家,“国培项目”培训专家,“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培训专家,汉中市直学前教育领域学科基地及教师发展中心领军团队成员。
幼小衔接之合理安排时间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出门的时候丢三落四、磨磨蹭蹭,房间里,桌子上总是乱七八糟的。零花钱都用来买零食和漫画.....反正就没一件事是顺心的。于是你就冲孩子大吼大叫:“赶紧的!”“收拾收拾!” “这样不行!”甚至开始责骂:“你都干了些什么!”“我说的话你记不住是吗!”骂完孩子,自己又后悔了,不是你说话大声,孩子就能进步的。
家长要明白——“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
迟到也好,丢三落四也罢,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什么事情家长都考虑在前面,都安排好了,这样对孩子并不好,这等于剥夺孩子成长学习的机会,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思考该怎么做,要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应该马上插手帮助,但是真遇到那样的情况,还是忍不住去帮,这其实是在给孩子帮倒忙。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在想要帮忙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忍住、不插手。
孩子像算盘珠子——“赶快做!”的恶性循环
必须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该做什么,家长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忍不住要说 “快起床!快吃早饭!”就因为“ 孩子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所以家长才唠叨个不停,孩子要是自觉去做,家长也不会催促了。
那么,到底要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都要有各自的认识。
1.了解孩子的时间感
(1)孩子的眼里只有“现在”
太阳升起来了,“啊,早上了。”于是睁开眼睛,太阳落山,天色暗淡,于是知道是晚上了。小孩子没有精确的时间概念,对于过去的时间,小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刚刚”“昨天”“前天“之前““很久以前"。
(2)孩子每天都在摸索中成长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不妨回顾一下自己小时候,你就会发现,孩童时代的经历是在为成年做准备。然而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了,可是直到某一天,突然对孩子说:“你已经上x年级了,应该自己做了”“什么,自己不会做?”让孩子一夜之间学会自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体验,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虽然尝试新鲜事物的时候会失败,但孩子会模仿家长的做法,慢慢地就学会了,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地学习成长。
(3)明白时间到底是谁的?
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就必须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能明白“早上起床”是“自己的事情”,他自己就会思考,怎样做才能不睡过头。要耐心地教导孩子,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珍惜别人的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要让孩子懂得,像珍惜自己的时间那样去珍惜别人的时间。
2.了解一下自己是怎样的家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1.让孩子体验“后果”
其实,在我看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这不仅仅是从培养孩子独立性出发,更大的意义在于,孩子自己的生命经历,要自己去体验。所以,不如趁早放手,毕竟,年轻人更经得起折腾。对于“时间管理”,也是同理。
“妈妈和你约好了八点开车送你上学,所以八点一到妈妈就立即出发,你如果没准备好,那妈妈就只能自己先走咯。”
“你如果不想迟到的话,可能需要自己早点起床了。”
……
2.感受时间,有“时间意识”
对于小孩子来说,“时间”可能比较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朋友先从具体的事物来带孩子感受时间。
比如,认知钟面或者表面。
比如,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时间单位来描述:
“看一集《小猪佩奇》要花5分钟。”
“看一集《汪汪队立大功》要23分钟。”
“煮一碗面要8分钟,就是480秒,你从1数到480就可以了。”
……
诸如此类。
3.对事件进行分类,高效利用时间
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又想看动画片,又想画画,又想看书,又要做手工,但还必须要在晚上九点之前睡觉,时间好像不够用,怎么办?
(1)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学会把事情分成四类: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四类,由此决定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如果没时间的话,排在最后的事情可以不用做。
(2)设立目标,化整为零
比如,孩子觉得看完一本200页的书要花的时间太长。家长可以建议孩子把书分成20天读。这样,每天读10页,很轻松,20天后,一本书就读完了。
(3)留意孩子专注力持续时间的长短
每个孩子可以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可以连续专注地看书40分钟,而有的孩子可能20分钟后就没法专注看书了,所以对于这两类孩子,如果统一要求他们连续看书30分钟,那么第一类孩子就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而第二类孩子就显得相对低效一些。
但是,如果第二类孩子的家长能留意到自己孩子的特点,让孩子每20分钟休息5分钟左右,可能能更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恢复。
(4)积累成就感
家长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形象、具体地帮孩子积累在时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比如,做个“任务时间清单”,每按时完成一项任务,就用笔划掉一项。
所谓成长,其实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
所谓成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投入时间,在孩子未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前,我们要有耐心,一旦养成了好习惯,之后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