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耳护耳 聆听未来”——汉中市幼儿园2024年第25个全国爱耳日知识宣传
发布日期:2024-03-03 09:10:28 来源: 点击次数:0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活动主题是:科技助耳,共享美好生活。
耳朵是人体五官中的听觉器官,它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受损将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带着孩子学习爱耳护耳的小知识吧。
01爱耳日的由来
耳朵像木耳,像水饺,像弯弯的香蕉,像小船,更像数字“3",因此2000年起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听力保健,预防聋哑病,促进聋哑人康复,提高公众对聋哑人士的关注和帮助。这个日子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儿童听力保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听力习惯,预防听力问题的发生。
02耳朵的功能
虽然耳朵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小小的耳朵里蕴藏着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大功能:听觉和平衡。
1.产生听觉:耳朵最基本的、重要的作用是收集和感知声音。耳廓收集周围环境的声音,由外耳道传递到鼓膜,通过中耳传输到内耳,并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产生听觉。
2.维持平衡:耳朵的另一个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耳朵的内耳有前庭、半规管,都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
03护耳七不要
1.远离噪音污染
人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不过度清洁耳朵
耳朵中的污垢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细菌的侵入,还可以阻挡外界强烈的噪音,家长要注意不太过度给孩子清洁耳朵。
3.远离噪音污染
有些孩子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家长应保持镇定,立即带孩子去看医生。
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不可自行替孩子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4.不用力拧鼻子、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危险。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5.蚊虫入耳不要掏
蚊虫入耳后,应用清油将蚊虫闷死,再去医院将蚊虫取出,不要掏耳朵,以免蚊虫往耳道内爬,损伤耳蜗。
6.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音
耳朵的安全音响分贝为85分贝,超过85分贝的音量,会造成耳朵听觉神经的损害;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引起听力下降,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而且不听打击乐器,且音量不可过大,以听轻音乐为宜,避免听觉疲劳。
7.远离噪音污染.避免耳朵进水
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04保护耳朵六习惯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人在疲劳或压力过大的状态下,身体机能容易出现问题,耳鸣就是其中之一,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耳鸣的现象,就应该注意休息,及时调整精神状态。
2.经常按摩耳朵
经常按摩耳朵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对于提高听力有好处。
3.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4.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5.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孩子生病服药要在医生指导下,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的药物。
6.及时防治感冒,听力下降及时就诊
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感冒时,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最理想的温床。
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
1.孩子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2.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3.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4.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5.对声音反应迟钝;6.即使在安静环境下也喜欢大声说话;7.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05护耳知识绘本推荐
《保护耳朵很重要》
《别叫我耳屎》
耳朵是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之一,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知世界,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听力健康,提高对听力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听力。让我们和家长携手努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