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读心得(第九期)
发布日期:2024-07-09 17:10:06 来源: 点击次数:0
共沐书香,陪伴成长
大二班 刘浩榆妈妈
我是大二班刘浩榆的妈妈,又是一年读书月,回顾和思考几年亲子阅读中的点滴收获、细碎经验和无限快乐,在这里分享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阅读的一点点小感悟。
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想借用这首诗,来作为今天的开头。这句话是我在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上读到的。先和大家分享里面一个故事。故事主角是一位叫桑亚·卡森的单亲黑人妈妈,只有三年级文化程度,她的工作是帮富人做家务或照顾孩子维持生计。她的两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都很差,小儿子五年级还不会背乘法口诀表。两个孩子沉迷于看电视,她的直觉这不好,于是她强制孩子关掉电视,用读课外书度过闲暇时间,并要求孩子每周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完成一份读书报告。一段时间后,两个孩子语文成绩都有所提高,其他科目成绩也发生了变化。经过几年努力,两个孩子发生了极大变化,都考上了大学。班尼后来成为约翰霍普斯金医院的小儿神经外科主任,还是当时全美最年轻的主任。
一、为什么要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的一种情感交流,在孩子心中,全然关注、全心陪伴就叫爱。亲子阅读时,温暖的氛围,父母的投入,会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爱,孩子和书之间自然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反复去做。给孩子朗读,拉着她的手、大声为他朗读有趣的故事、欣赏着美妙的图画,孩子把书本、印刷读物与愉悦很自然地关联起来,有助于她爱上阅读。
另外有研究显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大概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程度,在此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这就是为什么幼儿园小朋友能看懂很多复杂的电视节目,但能自主阅读的书目却不多。所以,给孩子读书时,一些程度较高的词会灌输到孩子耳朵里,最终他们会记住这些词,从而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如何进行亲子阅读?
(一)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有很多家长会问,我们应该在孩子多大时可以开始亲子阅读?想一下,咱们什么时候和孩子开始说话呢?是出生就开始还是等到6个月甚至几岁?没错,一出生就开始。那孩子出生时我们说的语言孩子学习过吗?没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和孩子沟通。亲子阅读也一样,只要你愿意读,小婴儿的她一定乐意听,甚至毫不在意你读的是中文还是英文。但是,她一定从你的朗读中捕捉到了语音因素、获得了充足的安全感、甚至听懂了一点点有趣的情节。
那么,什么时候结束给孩子朗读呢?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是不是该要求孩子自主阅读了?我的感觉是遵循孩子的意愿,只要孩子愿意听,在逐步引导孩子走向自主阅读的同时,可以读下去,即使孩子能自主阅读了,两种方式也可以穿插进行。一方面,我感觉由于我们的人生阅历远远比孩子丰富,经由我们带着自己理解、注入深厚感情和浓浓爱意读给孩子的文字,很多时候比孩子自己看感悟更深;更重要的是,读书给孩子听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有时我们给孩子朗读,提供的已经远远不止故事本身,亦提供了温暖和关爱。
(二)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首先,家里应尽可能有一个舒适、宽松的阅读环境,家里要有适龄且符合孩子兴趣点的书,最好有一个专为孩子设置的小书架或者绘本架,孩子能随手拿到书。这些都是硬件准备,说着简单,也需要父母平时多关注、用心为孩子选书。
其次,要有读书的氛围。父母给孩子说一百遍“给我读书”,不如捧起书本读给孩子听,不如与孩子一起读书,手不释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爱上阅读的最好理由。试想,如果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父母从来不读书,又怎么要求孩子读书呢?前段时间阅读了一本《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其中有部分很有感触,大致意思是: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气质,运动进取型、书香沉静型、欢乐搞怪型、宽厚沉稳型,没有长短好坏之分,但好的家庭氛围就是孩子能自然而然地看到,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完成自己的任务(无论是学习、工作、运动、烹饪)后,才做娱乐自己的事情。这个不是靠说教,是让孩子看到、听到、体会到。阅读也是一样。所以,每天应该留出固定时间坚持和孩子共读。另外,定期去图书馆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如何选书?
按年龄。这个大家都知道,0—3岁的大多玩翻翻书、安静书、洞洞书,3—6岁看图画书,小学低年级读桥梁书、注音书。值得思考的是,在我和孩子慢慢寻找、摸索过程中越来越深深地感到,在任何年龄都不要忽视图画书的价值和作用,它不是低幼小朋友专属的。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图画书,有些图画书文字并不少、或立意很有深度。在陪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不论是谈生、谈死、谈动物、谈人,或是谈友情、亲情及成长,都能从绘本里找到共鸣。像获得过凯迪克大奖的《市场街最后一站》《你好灯塔》《大暴雪》《妈妈的红沙发》这样的绘本,绝对是不同年龄读有不同感悟,即使成人阅读,也触动心灵。
按主题。比如3岁以内,小米痴迷于各种工程车;4岁对医学类绘本特别感兴趣,我都找来了大量同类主题的书陪她看,在兴趣点上,她自然反复听都乐此不疲。
按需求。最近幼儿园有什么体育活动、又种植什么了等,她回来会和你聊,对感兴趣的内容会提问题,找来相关书籍陪她一起阅读、一起探索就好。还可以搬出工具书、百科全书,有时可以借助一些手工物件,孩子都会愿意参与。
(四)听谁的呢?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在选择共读书目时可能会遇到和孩子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该听谁的呢?我认为应该给孩子选择书的权利!
比如,有时候,孩子会反复要求读一本书,要阻止吗?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4、5岁以前,经常会出现一本书、一个故事连续读了很多遍甚至好几天,大人都快读吐了,各种“哄骗”孩子依然不切换频道的情况,这时候要不要强行换一本书读呢?不要!我曾经也有过一小段这类苦恼,慢慢地,我观察到,孩子反复听一个故事、一首歌,一定有她喜欢的韵律、吸引她的情节、她想了解的内容,慢下来,等一等孩子就好,也许,她会还你一个惊喜。记得小米2岁左右时,喜欢听一本英文童谣,有几天超级迷恋《Five Little Monkeys》这首歌,从早到晚反复听,边听边翻看图画书。她姥爷说你换首听吧,她坚决不。后来有一天她突然说:“妈妈,我发现小猴子男宝宝用he、女宝宝用she。”我特别惊讶,并没有给她讲过英语、也以为她盯着图画看热闹,可她确实在反复听的过程中从中自己提取了一些有效信息。直到现在,偶然她还会拿出这本书让我念,每次听到“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her head”都会哈哈大笑,我也没问过她听懂了没。
再比如,自主阅读初期或某一时期,孩子对系列小说或漫画书着迷,是否应有所限制要求其只阅读经典绘本、读物?不用太紧张,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热爱阅读的小朋友,最好是终身阅读者,而不是语文老师。如果你的孩子近期迷恋此类书籍,请尽量往好处想,在把控好内容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她的爱好,也许你的孩子正在成为一个很棒的读者,并在未来合适的时间里,将会去阅读经典。我的经验告诉我,小朋友的阅读兴趣一定会随着年龄、生活经历、学校活动等的变化而不断转移。记得有段时间,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每晚亲子阅读小米都选《屁屁侦探》和《怪杰佐罗力》这样的漫画书,我每次都耐着性子口干舌燥地读,还装作很有兴趣地和她找藏着的“屁屁”有几个(心里默念:当数学启蒙了),没过一段时间,小朋友每晚的共读书目变成了《共和国脊梁》,每晚一本科学家的故事,兴致颇高。我说“你不是一直对这套书没兴趣吗?”她说“妈妈,以前我眼界还不够开阔;现在我大班了,眼界开阔了很多啊!”所以,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父母的工作就是通过为孩子朗读,引导他们爱上更有营养的读物。
(五)要不要提问?
我的感觉是,在阅读过程中不要提问,如果孩子在哪个点上提出问题,解答后引导孩子回到故事中;整本读完后,孩子有意愿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当好听众;如果孩子拒绝发言,尊重她就好。你要相信,很多时候孩子往往已有了自己的思考、或者故事中哪个点让她带入了自己的情绪,留白的时间她在思考,也许哪天会不经意地和你聊起。前段时间有天晚上,小米边洗脚边聊“妈妈,今天每日一读老师讲的是《老鼠嫁女》,老鼠爸爸要嫁女儿,他想把女儿嫁给世界上最强大的,他找了太阳。。。乌云。。。大风。。。围墙。。。鼠小弟,最后老鼠爸爸把女儿嫁给了鼠小弟。”孩子一口气讲完,我说:“嗯,米宝这个故事真好听,那鼠小弟一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吧?”“不是,因为事情都有相对性啊。上次李老师给我们讲数学高和矮还说了高和矮具有相对性还有啥性来的,我忘记了。”当然,当孩子提出有关文本的知识性的不懂的问题时,带着孩子一起查阅参考书或工具书,寻找答案。
三、共同成长,静待花开
(一)“陪着蜗牛去散步”,是静待花开的美好
记得小米刚上小班的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高老师分享了一首诗歌,我印象很深:“上帝交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了全力!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在阅读这件事上,不要焦虑、不要着急,在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继续给她大声朗读。和孩子共读的这段经历,一定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学习以及生活杂事渐渐增多,慢慢退出童年的舞台。既然如此,为何不换个心态?所以,放轻松吧,抛开烦恼、放下手机、用心陪伴,这不是一个亟待完成的任务,而是一段享受快乐的幸福时光。
(二)父母也要学习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父母首先必须怀有热忱和渴望,保持学习。推荐几本家长看的书:《朗读手册》《我的图画书论》《幸福的种子》《阅读与经典》《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阅读的7项核心技能》。
看到过一段话:“唯有学龄前这个阶段,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可以用整个心去感受故事、去欣赏绘图。在整个人生中,阅读的机会无限长,但是,只有这个年纪的孩子,有此能力和兴趣,只用耳朵听我们朗读,就能如此快乐!”所以,好好享受这段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吧!同时,也希望在陪孩子读书的时光里,你也能被童书治愈,我想,很多简单但却可爱、叛逆、通透的故事里,一定有你童年的影子、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上一条: 亲子陪读心得(第八期)
下一条: 亲子陪读心得(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