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图片新闻

码上向未来——汉中市幼儿园70周年园庆班级课程故事展播(第六期)

“码”上向未来

教师:张巾格 李淑 安琪 (大二班)


一、缘起


又到了“每日一读”集体阅读时间,我打开一体机,准备通过微信传输一个绘本故事到电脑上。正扫描二维码。

月月说:“你们看,老师在扫二维码!”

淇淇说:“她在登微信。”

星星说:“每次坐公交车,妈妈都会扫这种码。”

可可说:“我的故事书上也有二维码呢!”

多多说:“我们以前做核酸时,每人都有一个二维码呢!”

小朋友们越聊越开心,甚至在班级里开始比较谁见到的二维码最多,老师一个不经意的扫码行为引起了幼儿的激烈讨论,于是一场有关“二维码”的探索活动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拉开了帷幕......

分析与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二维码已经不知不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二维码无处不在。《幼小衔接指导意见》中对幼儿步入小学的《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对生活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愿意用图画、符号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发现。愿意用数学的方式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孩子们也对这个方方正正的二维码充满了好奇和不解,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一起走进这神奇的二维码世界,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二、网络图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816

三、系列活动

活动一:初识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829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二维码像什么呢?”

乐乐:“二维码像个大方块。”

丁丁:“二维码像个大迷宫”

小迪:“我发现每个二维码里面的排序都是不一样的。

豆豆:“有的二维码中间有图标,有的二维码外面会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装饰。”

在开展集体教学《百变二维码》的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二维码是由黑白大小不一的方块组成,它存储信息的量很大。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二维码旁边的三个小方块,别忘了二维码角落上的三个小方块,那可是它的定位点,可以帮助机器正确的识别。无论二维码变成什么样,胖的、瘦的都可以扫出来,但如果损害了定位角就会扫不出来。

豆豆:“看来那三个小方块很重要啊。”

果果:“我发现零食袋上有竖条形状的码,那也是二维码?”夏天:“不是的,不是的,那个是条形码!”

果果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我都快被弄晕了!”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851

条形码又是什么呢?它和二维码一样吗?又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孩子们想尽办法,求助父母和老师。最终孩子们知道了原来二维码是从一维码变过来的,也就是包装袋上的条形码,而二维码是由黑色格子和白色格子随意摆放、排列组合成迷宫的样子,中间加上特别的标志,就是二维码。二维码的前世就是一维码,后来因为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一维码不够用才有了二维码,功能上,二维码不但具有基本识别功能,而且可显示更详细的产品内容,更方便人们的生活。二维码的前世今生真有趣,为了让所有小朋友都能有所了解,我们一起制作了二维码展览板,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可以了解它们。

教师反思:

码的神秘面纱在孩子交流研讨、观察发现中一步步揭开,了解到关于码的外形等具体的知识经验。孩子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能够迁移生活知识、寻求家长帮助、动脑动手创造性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反思,我们惊喜不已。

活动二:探寻二维码

老师:“除了老师刚刚扫描的二维码,还有哪里有这样的码呢?”

孩子们四下寻找,仔细打量着教室里的角角落落,甚至还让我带他们去幼儿园里找一找。

“老师我们的电视上有一个二维码!”

“空调上也有!”

“我们绘本区的每本书都有条码!”

小毅和乐乐去了科发室,不一会他们兴奋喊道:“老师,我们用李老师的手机扫了扫科发室的动感小车,里面有个小朋友给我们介绍汉中的美景嘞!”

乐乐兴奋的点点头:“真的、真的”看着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我们决定继续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904

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自己去生活中寻找答案。                         

 第二天,孩子们带来自己的调查表和照片,围绕着“我找到的码”展开了讨论。

麒琪:“我在超市里收银台看见了二维码。”

月月:“我的编程积木盒上有二维码,扫描以后能看到积木的拼搭方法。”

天天:“妈妈的手机里也有一个神奇的二维码,只要一扫就能付钱。”

乐乐:“我在面包店点餐时,小姐姐就让妈妈扫二维码选购面包。”

幼儿在超市、面包店、玩具包装上、洗衣机上等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二维码,他们借助父母的手机进行扫码,了解这些二维码的实际功能与作用。同时他们也发现不同的二维码作用也是不同的,有的用于收付款,有的用于了解产品信息等等。

根据孩子们的调查,通过分小组讨论,利用思维导图记录他们活动中的所思所想,让我们清楚看到幼儿的已有经验。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914


教师反思:

我们充分发挥家、校、社的资源,整合社区资源,让孩子在幼儿园、超市等地方亲身找寻码,主动观察、思考、并形成自己调查内容,这一过程孩子对码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的制作的思维导图既表征了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验了二维码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三:设计二维码

在孩子们积极讨论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对二维码的兴趣越来越浓,在了解了二维码后,大家都纷纷跃跃欲试,想设计不一样的二维码。聪明棒也能拼出二维码哦!

我们将二维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从此以后教室里到处都可以看见二维码的身影。

教师反思:

在设计二维码时,幼儿不但关注到二维码的外形特征,也在设计中了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生活中,这说明幼儿已经掌握二维码的基本特点。孩子们设计二维码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看着他们自创的二维码,不禁赞叹和羡慕起他们的奇思妙想。

活动四:二维码的作用大

为了深入了解二维码的作用,孩子们想要通过调查表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将孩子们设计的调查表打印了出来。孩子们自行决定带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观察生活中的二维码,并将发现记录了下来。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921

乐乐说:“买完东西扫二维码付款就可以,奶奶不用带零钱了”

依依说:“爸爸的停车费也是这样交的,不用排队。”

宝宝说:“我上次看,妈妈就是扫码预约的大夫。”

浩浩说:“可以扫码使用电动车。”二维码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出现,它的作用也不一样。有了二维码可以扫码购物,可以扫码支付、取票,做核酸、骑车、听故事、加好友……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微信图片_20240913160944

为了能让孩子们体验到二维码的神奇,充分感受二维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回家后继续用爸爸妈妈的手机进行扫码体验。

教师反思: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去了解二维码的神奇,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了方便。

活动五:扫码大探秘

这天,孩子们在声音图书馆扫码听故事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从家里带来的旧手机扫不了二维码呢?

月月说:“我妈妈在付钱时是用微信扫码的。”“这个手机里的微信怎么打不开”

乐乐说:发现这个问题后,孩子们纷纷向老师寻求帮助。我说:“这两根横线是告诉我们要填写微信账号和密码,登入微信后就可以使用啦。”

茜茜:“可是我们没有账号和密码,老师有微信账号和密码吗?”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245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孩子们登入了老师的账号,但仍然没有成功,原来是手机没有网络,最终我们用连接wifi的方式成功登入微信进行扫码。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250

然而在贝壳在扫码时一直没有扫出来,旁边的月月说:“妈妈扫码时,码要在框里面。”淇淇说:“你可以试一试把二维码正对着框扫,手机不要斜着扫。”在孩子们的建议下,贝壳终于成功了:“原来,扫码的时候拿手机的姿势也很重要。”

活动六:玩转二维码

当老师告诉小朋友汉中市幼儿园即将迎来70岁生日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有的表示要给幼儿园唱歌送祝福,有的小朋友想要给幼儿园画一幅画,还有的想给幼儿园送上大蛋糕。

还有个小朋友说要给幼儿园送上一个大大的二维码。他的提议引来了小朋友的一阵笑声。

乐乐说:“送个二维码有什么用?”

果果说:“把我们的祝福放进二维码,让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扫码观看啊!”

多多说:“这能行吗?”

当他们陷入困惑时,我加入他们的讨论。告诉大家果果的提议是完全能做到的,当我们录制好祝福视屏或图片以后,把它导入到制作二维码的小程序里就可以了。

当小朋友解码了二维码的制作方法后,他们纷纷表示要讲解自己的美工作品并生成二维码,我们布置的航空作品也需要二维码讲解,我们花草养护也需要二维码告知养护方法。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335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338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341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344

幼儿园妈妈70岁生日当天,我们以二维码为游戏载体,设计了适合大、中、小班亲身体验与操作的游戏活动,体验二维码生成的乐趣,感受二维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幼儿爱思考、爱创造的积极愿望。

既然发现了二维码这么好用,我们决定在大二班内打造一座独特的声音图书馆,将传统的图书与现代化的数字音频内容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二维码即可轻松访问,声音图书馆涵盖孩子们自己讲的儿童故事、儿歌、经典故事等。孩子们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可以扫码听取相关的音频讲解或故事朗读,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师思考:

在“制码”活动中,我们发现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而是可以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有趣元素。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音频故事,通过扫码送出对市幼儿园的祝福,通过扫码聆听我们未知的航空小知识,孩子们在玩乐中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技的力量。经过探索与实践,发现幼儿们是一群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对于现代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内心种下一颗善于探究的种子,将来必定开出更多高科技的花朵。

从声音图书馆的建立到扫码的疑惑与问题,再到制作、装饰、展示各种码,孩子不断创新自己的游戏与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班级内提供手机扫码、将问题留给孩子,引导孩子用各种方式探究扫码的奥秘、亲身操作合作生成码、一同制作与装饰码,给予孩子时间、空间,让孩子做决定、去解决。

活动七:“码”上向未来

关于二维码的探究我们还在继续,孩子们在认识了条码、二维码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老师未来的二维码会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有二维码,以后会不会就是三维码、四维码,甚至是立体码”。关于未来的二维码会成为什么样,孩子们又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讨论。

月月:“未来的幼儿园里二维码都是立体的,只需要通过人眼的扫描,就能知道想要的信息。”

跳跳:“未来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二维码,就像身份证一样,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一码走天下。” 

淇淇:“我希望未来的码可以用相机扫,没有网也能扫。”

老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二维码会变得更加高科技,也希望小朋友们长大后能设计出更科学的二维码,用科技改变生活。”

微信图片_20240913161853

教师反思:

关于未来的二维码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纷纷发表了畅想,同时也将科技的种子埋藏在孩子们的心里。总想着中国科技能发明出什么不一样的码,爱国的情感在孩子们心中油然而生,将爱国的情感厚植在孩子们的心里。

反思与总结

1.生活即教育,处处皆课程。课程来源于幼儿生活。我们始终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追随他们的探索脚步,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帮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兴趣、经验、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2.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在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寻找码激发孩子发现周边事物,在分享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探究中激发了团队合作。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在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社会交往、艺术创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儿童立场”引领了我们的教育视角。活动始终追求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认真记录幼儿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尝试和每一刻的成长痕迹,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的探究、分享交流经验,幼儿成为课程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