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健康,身心健康——汉中市幼儿园2025年“3.20世界口腔健康日”知识宣传
发布日期:2025-03-20 11:10:38 来源: 点击次数:0
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大家好!2025年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由世界牙科联盟(FDI)发起,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口腔健康,传递“健康口腔,健康体魄”的理念。今年活动主题为“口腔健康、身心健康”。幼儿期是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从小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我们的牙齿
1.乳牙:乳牙共20颗,最早4个月开始萌出,3岁内全部长齐,共20颗。13月龄未萌出第一颗乳牙称乳牙萌出延迟。
2.恒牙:恒牙共28-32颗(智齿数目0-4颗),儿童从4-6岁开始换牙,持续到12-13岁。
换牙规律:左右对称,先下后上
六龄齿: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颗恒磨牙。
3.牙齿的重要性
(1)咀嚼食物,帮助消化;(2)辅助发音,影响语言能力;(3)影响面部美观和自信心;(4)乳牙健康是恒牙正常萌出的基础;(5)乳牙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二、常见儿童口腔问题
1.白垩斑
牙体组织晶体破坏形成的特有现象,出现白垩斑,表示牙齿脱矿,增加龋齿风险。
2.牙齿外源性着色
色素沉着的儿童口腔内细菌团中放线菌群占主导地位,相对来说致龋菌就少了一些,再加上色素沉着的儿童唾液有更好的缓冲能力、更高的钙、钠、蛋白质等,从而降低了龋齿的发生率。
3.龋齿
俗称蛀牙或虫牙,是一种牙齿硬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它主要是由口腔内的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糖分进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侵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导致牙齿结构被破坏,最终形成龋洞。龋齿的发生过程涉及细菌、食物、宿主(即牙齿及口腔环境)和时间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龋齿的形成。
奶瓶龋齿,也称为哺乳龋,是一种由于婴儿在睡眠时持续吸吮奶瓶而引起的牙齿龋坏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上颌乳切牙的唇面和邻面,最初表现为白垩色斑点或带状脱矿,逐渐发展为环状龋,最终可能导致牙冠折断和残根。
4.牙外伤
据统计,牙齿外伤中1/3的患者是在体育运动及游戏的过程中发生的。
牙齿外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面容、咀嚼、发音乃至心理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口腔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牙齿健康是指牙齿、牙周组织、口腔相邻部分及颌面部均无组织结构与功能异常。并制订出口腔健康标准。该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疼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由此可以看出口腔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全的口腔功能及没有口腔疾病。
四、如何保护牙齿?
1.养成刷牙习惯
选择适合儿童的牙刷及牙膏,牙刷每两至三个月更换一次,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牙刷头朝上放置通风干燥处。养成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
3.保护牙齿饮食习惯
儿童应在进食后用清水漱口,拒绝各种软、粘、甜的食物,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如大豆、蔬菜、水果等等,保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龋齿的发生。
4.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
氟化物可以强化牙釉质,起到减缓脱矿,加强再矿化的作用,从而能预防、减缓龋损的发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儿童还可以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医生牙齿涂氟,可有效地预防龋病。
5.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
儿童是口腔龋病的高发人群,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避免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建议三至六个月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医生会根据口腔健康状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作为幼儿口腔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家长要多多关注口腔保健知识,根据幼儿生长特点及发展规律,及时做好孩子的口腔护理,引导幼儿从小爱牙护齿,远离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