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市幼儿园中班年级组“家园手牵手,师幼心连心”活动
发布日期:2020-03-23 10:19:08 来源: 点击次数:0
尊敬的家长朋友:
在居家的这段日子里,我们中班组的老师们已经陆续向大家推荐了很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绘本等资源,受到很多家长们的欢迎。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在家人的陪伴下坚持早睡早起,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坚持每日亲子阅读,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所有老师也都感到十分开心。
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了,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坚持下,很快,我们就能相见了。在最后的这段居家的日子里,就让我们老师继续陪伴大家,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绘本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
很多爸爸妈妈都已经上班了,孩子们可能更多地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一定有办法》将会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全新感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亲子的阅读小技巧:
1. 故事中提到动作时,配上肢体动作。
2. 放慢语速,语调轻柔。
可以这样和孩子们一起互动:
1.扣子没有了?爷爷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约瑟想了什么办法?
2.这块旧布料都变成过什么?
亲子游戏——踩数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字,爱上数学,同时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游戏目的:
帮助幼儿熟悉10以内的数字,并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材料准备:
若干张A4纸、黑笔。
游戏玩法:
在A4纸上写上数字,把纸张围成一个圈,中间留有位置给幼儿站立。
简单版玩法:家长随机报数字或点数,幼儿去踩相应的数字或点数。
进阶版玩法:家长随机报1个或2个数字和点数,同时要求幼儿使用指定的脚去踩数字和点数。
心灵驿站——如何让延迟开学的孩子安心在家?
由于疫情,孩子们长时间呆在家里,不免会有一些不寻常的的情绪、行为表现,希望下面专家老师给出的科学建议能够帮到您!
马丽娜老师答:
一是与孩子共同制定居家生活作息表。有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保持活动的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前先安排的意识,尤其在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的情况下,稳定的作息更为重要。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商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内容安排包括起床、运动、餐点、游戏、阅读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二是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付出耐心,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而剥夺其参与的机会, 应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整理自己的衣物、收拾桌子摆碗筷、餐点制作、衣物换洗等方面。家长可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引导,告诉孩子正确做事的要诀,以帮助孩子树立“我能行!我可以!”的意识。
三是和孩子一起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突然延长的假期使得家长被电子游戏、电视剧、手机所控制,家长在抱怨孩子不爱读书的同时却未意识到自己已树立了消极的榜样。因此,家长应抓住宅在家里静下心来与孩子-起读书的机会,创设适宜的读书氛围,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一起思考遇到的问题,与孩子共同探索另一个“神秘世界”。
四是与孩子共同尝试新的游戏。孩子一向擅长发明游戏,也愿意做游戏世界的主人,家长的参与能够激发新的游戏主题与玩法。家长与孩子玩想象类、运动类、操作类游戏,不仅有利于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孩子认知发展、获得积极情绪。
温馨提示:利用居家时间培养好习惯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虽然这段时间孩子们没有上幼儿园,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居家时间培养幼儿各种各样的好习惯。
幼儿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的、不断纠正、演练、磨合的过程,是由上千上万次教导而形成的。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庞大、细致入微的过程,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需要的是耐心、匠心、大爱之心。
1.明确规范,清楚标准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孩子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2.抓住小节,着手细微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如注重孩子的仪容仪表、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交际交往、地面整洁等生活小节方面的规范训练。
要求孩子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
3.言传身教,榜样教育
孩子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
这就需要周围人的影响及父母、家长的示范作用等。如家长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可激发孩子产生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
4.坚持不懈,反复训练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的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绳索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5.请激励为主,奖善惩恶
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
家长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家长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
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居家的这段日子里,我们中班组的老师们已经陆续向大家推荐了很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绘本等资源,受到很多家长们的欢迎。看着孩子们开心地在家人的陪伴下坚持早睡早起,坚持饭前便后洗手,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坚持每日亲子阅读,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所有老师也都感到十分开心。
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了,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坚持下,很快,我们就能相见了。在最后的这段居家的日子里,就让我们老师继续陪伴大家,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吧!

很多爸爸妈妈都已经上班了,孩子们可能更多地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一定有办法》将会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全新感受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故事中提到动作时,配上肢体动作。
2. 放慢语速,语调轻柔。
可以这样和孩子们一起互动:
1.扣子没有了?爷爷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约瑟想了什么办法?
2.这块旧布料都变成过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字,爱上数学,同时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游戏目的:
帮助幼儿熟悉10以内的数字,并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
材料准备:
若干张A4纸、黑笔。
游戏玩法:
在A4纸上写上数字,把纸张围成一个圈,中间留有位置给幼儿站立。
简单版玩法:家长随机报数字或点数,幼儿去踩相应的数字或点数。


由于疫情,孩子们长时间呆在家里,不免会有一些不寻常的的情绪、行为表现,希望下面专家老师给出的科学建议能够帮到您!

一是与孩子共同制定居家生活作息表。有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保持活动的秩序感,培养孩子做事前先安排的意识,尤其在疫情期间不能出门的情况下,稳定的作息更为重要。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商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内容安排包括起床、运动、餐点、游戏、阅读等多方面,一起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二是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之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付出耐心,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而剥夺其参与的机会, 应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整理自己的衣物、收拾桌子摆碗筷、餐点制作、衣物换洗等方面。家长可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进行引导,告诉孩子正确做事的要诀,以帮助孩子树立“我能行!我可以!”的意识。
三是和孩子一起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突然延长的假期使得家长被电子游戏、电视剧、手机所控制,家长在抱怨孩子不爱读书的同时却未意识到自己已树立了消极的榜样。因此,家长应抓住宅在家里静下心来与孩子-起读书的机会,创设适宜的读书氛围,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一起思考遇到的问题,与孩子共同探索另一个“神秘世界”。
四是与孩子共同尝试新的游戏。孩子一向擅长发明游戏,也愿意做游戏世界的主人,家长的参与能够激发新的游戏主题与玩法。家长与孩子玩想象类、运动类、操作类游戏,不仅有利于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锻炼了身体,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孩子认知发展、获得积极情绪。
温馨提示:利用居家时间培养好习惯
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人如数家珍地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虽然这段时间孩子们没有上幼儿园,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居家时间培养幼儿各种各样的好习惯。
幼儿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的、不断纠正、演练、磨合的过程,是由上千上万次教导而形成的。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庞大、细致入微的过程,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需要的是耐心、匠心、大爱之心。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让孩子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抓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如注重孩子的仪容仪表、吃饭睡觉、洗衣洗澡、整理衣物、交际交往、地面整洁等生活小节方面的规范训练。
要求孩子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少吃或不吃零食、不乱倒剩饭菜、遇见客人笑脸相迎彬彬有礼、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等等。

孩子从道理上明确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要从感情上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
这就需要周围人的影响及父母、家长的示范作用等。如家长板书工整、美观,说话风趣、生动,可激发孩子产生把字写好、把话讲好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的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他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对于好习惯,每重复一次,就相当于"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而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重复一次,绳索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
家长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孩子来讲就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家长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
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是诸因素综合的结果,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希望大家抓住居家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受益终生。
居家期间,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和我们老师联系,我们会一直陪伴着大家。让我们一起共筑家园桥,用我们共同的努力帮助孩子们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 汉中市幼儿园大班年级组“防疫进行时,家园共成长”活动
下一篇 大班年级组假期居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