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立场 有效推进幼小衔接
发布日期:2021-06-27 13:55:49 来源: 点击次数:0
汉中市幼儿园 覃雯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阶段的科学平稳过渡,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一般会面临六大变化:
学习内容:从具体生活走向抽象内容。
师生关系:从侧重保教走向侧重教育。
学习方式:从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学科知识的学习。
生活作息:从时间宽松走向相对紧凑。
社会期待:从基本没有压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载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学生”。
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孩子在初上小学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上课坐不住、做事情磨蹭、不愿意上学。比较适应的,则表现为:学习能跟上、活动能合群、生活能自理。因此,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初期的这个阶段,对孩子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呢?建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01身心准备
1.向往小学。《指南》指出:5—6岁幼儿要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并提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等教育建议。家长可以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带着孩子走进心仪的小学参观,如果可以,最好能让孩子体验一节小学的课堂。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2.情绪良好。成人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和影响幼儿,为幼儿做出榜样。引导幼儿恰当表达消极情绪, 学习积极应对和消化的方法。
3.喜欢运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耐力。
4.动作协调。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正确的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锻炼小肌肉动作发展,为书写做准备。
02 生活准备
1.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小学的作息和生活。家长应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已规律作息的习惯影响幼儿。另外,家长应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幼儿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者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
2.生活自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后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如指导幼儿做好个人生活管理,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时间观念。
3.安全防护。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避免危险和伤害。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危险会求助,有较好地自我保护意识。
4.参与劳动。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初步的责任感。
03 社会准备
1.交往合作。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结交新朋友、认识新老师,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家长应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认识新伙伴。
2.诚实守规。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活动规则,有利于幼儿入学后积极遵守小学生的班规、校规,赢得同伴、老师的接纳和认可,较快融入新集体。另外要教育幼儿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
3.任务意识。具备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要求,逐步做到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家长要创造条件,通过持续性的任务安排,鼓励、支持幼儿独立完成任务。
04 学习准备
1.好奇好问。好奇心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好问的天性,有助于幼儿对周围世界保持持续的探究欲望,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学习。家长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习习惯。专注力、坚持性、计划性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且受益终生。作为家长应支持幼儿专注持续地完成任务,不要随意打断幼儿。另外要鼓励幼儿独立思考,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幼儿有计划的做事。
3.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1)家长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听不懂时要提问,对幼儿的提问要及时回应,坚持每天和幼儿聊一聊,说一说今天做的事情或者看过的书,帮助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比较完整地进行讲述。
(2)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的能力。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3)做好必要的书写准备。幼儿有自发书写意愿时可以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不宜进行机械训练,重在保护幼儿写画的兴趣。
上一条: 如何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下一条: 家长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