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7-22 14:00:01 来源: 点击次数:0
丁俊萍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父母,当下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培养一个聪明、健康、活泼的宝宝,那么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作为父母,对孩子仅仅只有关心和爱是不够的,在做到这些的同时,父母也应该陪伴宝宝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而且,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和生长环境不同,从而导致每个人的性格特质不同,因此,不同性格特质的人会拥有不一样的气质。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独特的行为表现方式,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我们父母在倾其所有,各尽所能地为孩子做好了各种物资准备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样不容忽视。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各不相同,家长要遵从孩子各自阶段自身的发展特点,为孩子前行的道路做好引领。
幼儿在三到六岁时是性格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容易出现胆子小、没耐心、脾气差、嫉妒心、自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都需要家长保持高度的重视和培养,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健康成长。三到六岁的儿童与成年人不同,他们还无法很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幼儿在接收着快乐和爱的信息时,同时也接收着各种负面信息,他们对大人的苦难不知作何反应,更无力逃避环境,他们需要始终处于一个被监护的状态。那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建立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果敢的性格特征,责无旁贷。
对于父母来说,要想更好地支持和满足孩子的情绪需求,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正确评估他们的情绪状态。而这一切要从亲子关系入手,不管现在的关系从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亲密,家长们都可以再做出一些努力,让亲子关系更切实地贴近一步,从而给予孩子情绪上更大的支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出更多的问题
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学会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孩子几个问题。不一定只问一句“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就算了,可以再追问几个细节。“今天幼儿园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吗?有没有交到好朋友?”或者“今天有不开心的事情吗?今天你的好朋友和你分享什么了?”“我很高兴,你高兴吗?”“看到你的情绪不好,为什么呢?”通过提问,给孩子一个机会停下来思考一下,他们一天所经历的情绪变化。这样可以让孩子与你开展一段有意义的谈话。
二、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都认为接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是和孩子聊聊近况的好时机,但在来回学校的路上,孩子通常都精疲力尽。尤其是放学的时候,他们已经度过了辛苦的一天,有时候只想放空一会儿,聊聊没那么感性的话题,所以,在路上的聊天可能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但是,你可以考虑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入睡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很多孩子情绪转变最激烈的时候。当一天过去,孩子准备入睡之前,他们通常会在脑海中回忆这一天发生的各种事件。在这个时候和孩子聊天,可以使沟通的质量更高。家长可以把手里的电子设备放下,专注地和孩子聊聊天,或者一起来读一读绘本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的环境中吐露心声。需要注意的是在谈话中要让孩子掌握主动权,而你随后提出问题来表达你的理解。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你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只要好好地倾听、对话就好。
三、良好的亲子关系
幼儿阶段的孩子情绪易变化、易外露、易冲动,而和谐的家庭气氛,充足的亲情陪伴都有利于孩子建构稳定良好的情绪发展。家庭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亲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有被关爱、被需要的感觉,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孩子也多数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互动活动,做个小游戏、手工,或者陪孩子踢踢球、散散步,共同去看一部电影、共同拥有一个小秘密......这些都是让亲子感情升温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幼儿的安全感的建立。
四、分享彼此的心情
也许你家孩子偶尔看到过你愤怒、伤心和激动的样子,但是你是否向他们解释过你的这些心情呢?很多家长都感觉他们应该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其实当父母花一些时间去和孩子讨论他们自己的情绪时,孩子们会知道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孩子会在观察父母的过程中学会很多,如果你把负面情绪都塞在心里,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的话,你的孩子也会模仿你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而且不足的情绪表达,可能会给我们造成身体疾病,还可能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沟通交流。所以,分享你的心情尤为重要,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也教会孩子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
五、改变语言习惯
在家庭的养育中,养护人的语言尤其重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孩子是通过读懂家长的语言读懂世界的,家长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家长平时一定要谨言慎行,对孩子多用积极和阳光的语言,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小小年纪都很明确你对他的态度,我们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孩子也在要求我们,所以家长朋友们也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和教育观念。父母如果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或者语气,孩子也会越来越听话,也会越来越爱你,家长们可以试试看,把“不准哭”改成“哭完再说吧”;“不要吵”改成“控制一下吧”;“怕什么”改成“有我在”;把“快一点儿”改成“还要多久”;把“不行”改成“你觉得呢?”;“这有什么难的?”改成“没有谁一次就会好的”;“你有没有在听?” 改成“我相信你有听到吧” ;“你能不能乖一点?”改成“我知道你会改变的”。父母改变了自己的语言态度,孩子就会改变,亲子关系也会濡洽很多。
六、无条件的爱
孩子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情绪的能力弱,所以比大人更容易有情绪。家长朋友需要知道,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孩子发脾气也是正常的。孩子们需要知道,在爸爸妈妈面前可以说任何话,提任何要求,而不用担心他们会对自己感到失望。孩子没脾气才是真正的压抑,不懂得正常宣泄的孩子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他们知道自己被爱,才会放肆,孩子发脾气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有害的。所以需要我们家长很好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情绪宣泄的正确方式和途径,引领他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与孩子进行开放而真诚的交流是你向他们表达爱与关心的最佳方式。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妮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需求:安全的需求和满足的需求。这两种需求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的这两种需求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儿童期的安全感都来自于父母爱的滋养。
孩子们总会犯错,当孩子意识到,他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来找你们,父母是他们最坚实的港湾,那么他们才更容易对你们敞开心扉,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性格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浸染熏陶的过程,家长在关心和爱幼儿的同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将良好形象展示给幼儿,给予幼儿更高质量的沟通、更高质量的陪伴,注意与幼儿保持良好的关系,扮演好父母身份的同时,还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之相处,为交流沟通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时,家长仍需要不断地学习,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培养幼儿,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上一条: 立足儿童立场 有效推进幼小衔接
下一条: 假期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越劳动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