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儿童自理能力培养,越劳动越聪明!
发布日期:2021-08-04 14:05:48 来源: 点击次数: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培养孩子独立自理能力除了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还离不开来自家庭的力量。尤其是在漫长的暑假,孩子宅家的日子里家长最好帮助孩子制作一份假期计划表,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让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幼儿每天从起床开始,自己需要完成的事情有:穿衣服、洗漱、入厕、吃饭、整理图书和玩具等等,中大班的幼儿除了每天这些基本的自理内容,还可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摆碗筷、洗水果、浇花等等,家长将这些做家务的“小任务”制定到计划之中,孩子既有事情做,自理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
生活中其实很多家长都不太舍得让孩子做家务,觉得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反而会越帮越忙。其实从小培养做家务的习惯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并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幼儿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3-4岁
将用完的毛巾、牙刷、脸盆放好;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
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
学习擦灰;
能将自己的玩具和书籍放回原位。
4-5岁
饭前按人数准备餐具;
清洗自己的袜子等小件东西;
饭后擦餐桌;
可以自己准备自己第二天穿的衣服;
把晾干的衣裤分类叠放整齐。
5-6岁
学习收拾房间;
扫地、倒垃圾;
学习叠被子;
学习整理自己的小床;
会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的小书包;
二、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1.给予孩子选择权,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爸爸妈妈应根据自家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她)能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并制定计划。
2.传授孩子相关的劳动技能,收获成功感。做家务需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体验亲子劳动幸福感。和爸爸妈妈一起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亲密亲子关系、培养协作精神。家庭要养成互相夸奖劳动成果的氛围,如妈妈做的菜可口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承担部分家务是在做有益的事情。
三、如何让小朋友爱上劳动
为了让孩子以做家务为乐,家长可以制作一份家务成绩单,逐项打分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孩子慢慢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1.多点鼓励和耐心。孩子做家务一开始可能比较粗糙,父母要求不能太苛刻,要给予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
2.多点游戏元素。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爸爸妈妈可以尝试让孩子把家务当成游戏来做。比如和孩子一起剥豆,可以比赛看谁剥的多,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故意落败,让孩子体验胜利的喜悦。
3.多点奖励方式。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都会使孩子进一步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但是物质奖励不能滥用,所以奖励方式要多元,精神鼓励更可取,如孩子认真负责完成一件家务,让家庭所有成员一起来欣赏其劳动成果,让孩子产生由衷的自豪感。
4.多点以身作则。父母本身对做家务的态度要端正,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传递积极的情绪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过,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习惯做简单家务劳动的人,要比那些小时候不做事的人生活得更愉快,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干,而且会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上一条: 家长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建议
下一条: 打败分离焦虑,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