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中存在问题和策略
发布日期:2021-09-21 14:05:14 来源: 点击次数:0
老师介绍
王琪,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汉中市三八红旗手(妇联执委)温霞家庭教育工作室成员。曾先后荣获汉中市教学能手、市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标兵”,园级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第七届汉中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新生宝贝们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第一次在集体中生活,在新入园时,幼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分离焦虑感。随着入园时间的推移,在幼儿入园半个月之后,大部分幼儿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入园,较好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并能愉快游戏,但部分幼儿仍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
一、度过分离焦虑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仍对幼儿园生活不习惯,入园情绪波动较大,不愿意入园,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抗拒,并找各种理由,如“坐车太冷了要回去拿衣服”,“想带我最喜欢的玩具一起陪我来幼儿园睡觉”等。
问题二:以较为平静的情绪入园,但不适应集体生活,和老师同伴的交流互动较少;生活活动中的自理能力较为缺乏;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信心;对游戏不感兴趣等。
问题三:用过激行为吸引老师同伴的注意力,如大喊大叫,故意打闹等冲突性行为等。
二、现阶段解决策略
(一)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1.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孩子最初的安全感来自他们对父母的安全依恋。简单地说,安全的依恋在孩子身上发展,他们知道他们可以依靠父母来满足他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2.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
儿童有独特的气质、情绪和需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送消息,提醒家长他们的具体需求。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以及他们传达的关于他们需求的特定信息。
如果他们害羞,你要在社交场合给他们提供安慰。如果他们是冒险者,你提供合理的限制以确保他们的安全。这样,就能以对他们最有意义和安慰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需求。
3.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
一致性对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如果你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有时接近,有时回避,有时抗拒,孩子他们经常表现出迷茫和焦虑。父母不一致的反应可能会导致孩子安全感的混乱,例如,孩子不想入园,爸爸和妈妈的不同态度和解决策略会混淆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这些混杂的信息,从而造成一种不信任、疏远和不安全感的状态,也在度过分离焦虑期产生消极和不良影响。
4.父母要和孩子及时沟通
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建设内心的安全感,这就需要家长在引导幼儿度过分离焦虑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状态变化。应当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近期的状态,给予幼儿更多的情感陪伴。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推进幼儿安全感的心理建设。
(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1.充分尊重、相信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充分肯定孩子的行为,尊重和相信孩子。例如,在家中午睡前,让孩子摆好脱鞋、脱下的衣物,肯定孩子的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些家务活动,让孩子尝试做一些踮起脚尖“够一够”能够着的事,并及时告诉孩子“你虽然做得不是那么好但特别勇敢,下一次肯定能做得更棒”。
2.赏识并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缺乏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因此他们常常用成人的评价来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以及正面的评价能够促使孩子的自信心的形成。例如,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吃饭慢、挑食,如果这时候进行批评,那么负面评价就会在孩子的内心中留下阴影,但如果对孩子进行正面鼓励,从孩子开始几分钟安静吃饭时就开始进行鼓励,一直到孩子吃饭的全程都保持安静,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行为能够被规范,自信心也因鼓励而逐渐的形成。
3.家长也喜欢幼儿园的一切
在孩子面前树立对幼儿园、老师的正面态度和说法做法,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已有初步感知能力,正面强化孩子的已有正确认知,进行及时有效的家园共育行为,如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或玩园里玩的游戏,流露喜悦有趣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也很喜欢幼儿园的一切,孩子会觉得幼儿园是自己新的家,“家里”有兄弟姐妹,有老师妈妈/姐姐,我去幼儿园就是去自己新的有趣的家。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正确面对孩子们现阶段分离焦虑期中存在的问题,携手克服各种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和老师妈妈们一起快速顺利地走出分离焦虑的“迷宫”吧!
上一条: 打败分离焦虑,爱上幼儿园
下一条: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