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秋季传染病 --汉中市幼儿园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发布日期:2021-09-02 10:50:48 来源: 点击次数:0
随着秋天的到来,早晚温差变大,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感冒、便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呼吸道传染疾病也随之而来。因此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加强对维护幼儿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汉中市幼儿园保健室特此送上立秋后幼儿的保健小贴士,宝爸宝妈们快快关注行动起来吧!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
1.新型冠状病毒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1)正确佩戴合适口罩,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口罩,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2)少聚集、不扎堆,出门佩戴口罩,科学防控。
(3)减少与他人接触,尽量不要与他人面对面接触,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晴,不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勤洗手。
2.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引起腹泻和呕吐。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极少的病毒量便可引起发病,其感染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和成人。诺如病毒抗体无长期保护作用,人体可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两要两不要”:回家后、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生熟餐具、刀具要分开;不喝生水,不生食海、水产品以及未煮熟的食物。
(2)勤开窗通风,定期对餐具进行煮沸消毒,餐具要全部被水覆盖,时间30分钟左右;毛巾、被褥等清洗后置阳光下曝晒,曝晒时间不低于6小时。
(3)减少与他人接触,尽量不要与他人面对面接触,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晴,不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勤洗手。
3.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秋冬季节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季。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2)尽量避免在水边、草地等老鼠易出没的地方活动,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在村周、果园、菜园、养殖场等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在杂草丛生或者有秸秆堆放的地方活动,有可能存在鼠尿鼠粪,建议戴上口罩,以防气溶胶污染。
4.流行性感冒
流感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在流感高发季,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子等。
(2)做好生活、工作、学习等场所的室内通风、清洁,建议每天应确保至少两次以上的自然通风,每次开窗通风15-30分钟。
(3)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儿童、学生以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5.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该致病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可将病菌杀死。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干净整洁。
(2)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清洁和消毒,减少老鼠、跳蚤等有害生物的孳生。
6.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与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7.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二、生活习惯好 换季生病少
“换季就生病”像个魔咒一样,在夏末秋初之时常常出来“骚扰”孩子,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呢?
1.健康饮食 不喝冰水
虽然已过立秋,但“秋老虎”还是会让孩子大汗淋漓,这个时候,许多孩子喜欢端起一杯冰水就往肚里灌,由此引发的受凉、腹泻、感冒不在少数。对此,家长不能掉以轻心,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应为孩子常备凉白开,天气冷的话就备好温开水。
进行观察和治疗,特别是二孩家庭,更要意交叉感染。
2.注意卫生 勤洗手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学龄前儿童的运动时间给出了具体推荐:“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运动总量。”
三、温馨提示
1.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3.每天入园前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孩子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疱疹等情况时,在没有明确病因前不要送幼儿入园。如在医疗机构诊断为传染病时,需居家隔离至病愈,并开具证明方可入园。
4.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如果在晨检时保健医发现幼儿有异常情况,请您积极配合我们,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5.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在进行。低风险并不等于零风险,我们一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保护,保护自己和身边人。